TOP

中医智慧:构筑乳腺癌预防的“坚固堡垒”与早期识别“慧眼”

2025-03-18 19: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当今社会,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相关数据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新增乳腺癌病例数也不容小觑。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如何有效预防和早期识别乳腺癌成为了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乳腺癌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方面蕴含着独特的智慧,犹如一座“坚固堡垒”和一双“慧眼”,为女性朋友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中医虽无“乳腺癌”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症状表现,多将其归属于“乳岩”“乳石痈”等范畴。中医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以及外在的邪气入侵密切相关。《外证医案汇编》中提到:“正气虚则为岩。”正气虚弱,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就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在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肝气郁结、脾胃虚弱、冲任失调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1. 肝气郁结:女性由于生理和心理特点,容易出现情绪波动。长期的情志不畅,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会导致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经络阻滞,进而导致乳房局部气血凝结,形成肿块。正如《外科正宗》所说:“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

2.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就会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正气虚弱,无力抵御外邪。同时,脾胃虚弱还会导致水湿代谢失常,聚湿生痰,痰浊与气血相互搏结,也可形成乳房肿块。

3. 冲任失调:冲任二脉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密切相关,对乳房的生理功能也有着重要影响。冲任失调,气血紊乱,会导致乳房生理功能失调,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疡医大全》中指出:“乳岩,乃属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更兼冲任之脉,皆由肝脾所主,冲任失调,气血乖违,乃生乳岩。”

二、中医构筑乳腺癌预防的“坚固堡垒”

1. 情志调摄: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环节。中医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女性朋友们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长期处于不良情绪状态。当遇到烦恼、压力时,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宣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此外,适当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调节情志,使气血通畅,有利于预防乳腺癌。

2. 饮食调养:合理的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对于预防乳腺癌也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认为,应遵循“谨和五味”的原则,饮食多样化,避免偏嗜。

多吃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牡蛎等。这些食物富含碘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消散乳房肿块,对预防乳腺癌有一定作用。海带含有大量的碘,可促使卵巢滤泡黄体化,使内分泌失调得到调整,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食用健脾和胃的食物:脾胃虚弱者可适当食用山药、薏米、芡实、红枣等食物,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山药具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的功效,可煮粥或炖汤食用。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易生热助火,损伤脾胃,导致气血失调,增加患病风险。同时,应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因为高脂肪饮食可使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组织增生,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几率。

3. 中药调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如家族中有乳腺癌患者、月经初潮过早或绝经过晚、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体质,选用一些具有调理气血、疏肝理气、健脾补肾等功效的中药进行预防。例如,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的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的人群;六味地黄丸可滋阴补肾,对于肾阴虚者较为适宜。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

4. 经络按摩: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乳房与多条经络密切相关,如肝经、胃经、脾经、冲任二脉等。通过按摩相关经络和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乳房按摩:在沐浴后,可适当进行乳房按摩。双手手掌轻轻覆盖乳房,按照顺时针方向轻柔打圈按摩,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度损伤乳腺组织。每次按摩10 - 15分钟,可促进乳房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乳房组织的新陈代谢。

穴位按摩: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是人体气之会穴,按摩膻中穴可宽胸理气、调节情志。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膻中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此外,还可按摩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足三里是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之处,可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

三、中医打造早期识别乳腺癌的“慧眼”

1. 观察乳房外观变化:中医注重“望诊”,通过观察乳房的外观变化,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正常乳房外形丰满,双侧对称,皮肤色泽正常。若发现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即皮肤表面像橘子皮一样凹凸不平,这可能是由于乳腺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所致;若乳房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房局部皮肤凹陷,类似酒窝,可能是肿瘤侵犯乳腺悬韧带,使其缩短并牵拉皮肤造成的。此外,还要注意观察乳头是否有溢液、糜烂、回缩等情况。乳头溢液若为血性或浆液性,且单侧单孔出现,应高度警惕乳腺癌的可能。

2. 自我触诊:自我触诊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女性朋友们应每月进行一次自我乳房检查,最好在月经结束后7 - 10天进行,此时乳房较为松软,容易发现异常。

站在镜子前:双手自然下垂,观察双侧乳房大小、形状是否对称,乳头有无抬高、回缩、凹陷,乳房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然后双手叉腰,用力挺胸,使胸大肌收缩,再次观察乳房外观变化。

仰卧位触诊:平躺在床上,被检查侧的手臂上举过头,使乳房均匀地摊在胸壁上。用对侧手指并拢,以指腹轻柔地触摸乳房,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从乳房外上象限开始,依次检查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象限,最后检查乳头、乳晕及腋窝。注意触摸时要轻柔,不要用手指抓捏乳房,以免将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若发现乳房内有肿块,应注意其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等。一般来说,乳腺癌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

3. 结合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辨识是根据个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差异,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9种基本类型。不同体质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和早期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气郁质的人由于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患乳腺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人群除了要注意情绪调节外,在进行自我检查时更应仔细。如果出现乳房胀痛、肿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而痰湿质的人形体肥胖,体内痰湿较重,容易出现乳房肿块,且肿块多质地较软,边界不清。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可对不同体质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早期筛查,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

中医在乳腺癌的预防和早期识别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通过情志调摄、饮食调养、中药调理、经络按摩等方法构筑预防的“坚固堡垒”,利用观察乳房外观变化、自我触诊以及结合中医体质辨识打造早期识别的“慧眼”,能够帮助女性朋友们更好地预防乳腺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然,中医方法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检查和治疗,女性朋友们应定期进行乳腺专科检查,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等,将中医与西医相结合,共同守护乳房健康。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重视乳腺健康,积极运用中医智慧,远离乳腺癌的威胁,绽放健康美丽的人生。

(李明淑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乳甲外科乳腺外科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