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很少关注到皮肤承受的压力,但长期不当的压力作用却可能让皮肤悄悄“受伤”,引发压力性损伤。压力性损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压力性损伤的相关知识以及避坑指南。
压力性损伤是什么?
压力性损伤,也被称为压疮或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它常见于长期卧床、坐轮椅、使用石膏或夹板固定等人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以及潮湿等因素密切相关。
压力性损伤的常见诱因
1.压力因素:长时间对某一部位施加压力,导致局部组织缺血。例如,长期卧床患者身体与床垫接触的部位,如骶尾部、足跟部等,由于持续受压,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
2.剪切力:当身体不同部位以不同的速度移动时,就会产生剪切力,损伤皮肤和皮下组织。比如,患者被从床上抬起再放下时,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对皮肤造成剪切力伤害。
3.摩擦力:皮肤与衣物、床单等表面反复摩擦,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增加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如患者在床上翻身时,床单不光滑或有褶皱,就容易产生摩擦力。
4.潮湿: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如大小便失禁、出汗过多等,会使皮肤软化,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损伤。
压力性损伤的分期与表现
根据压力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不同分期。一期压力性损伤表现为皮肤完整,但有指压不变白的红斑;二期则出现部分皮层缺失,表现为浅表开放性溃疡,伴有粉红色伤口床;三期为全层皮肤缺失,可见皮下脂肪;四期最为严重,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伴有骨、肌腱或肌肉外露。不同分期对应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康复时间,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
压力性损伤避坑指南
1.定期翻身,减轻压力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隔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30度侧卧位或使用减压床垫、气垫床等辅助工具,分散身体压力。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受损。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清洁剂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清洁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特别是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部、肘部等。保持皮肤干燥,可使用爽身粉或保护性敷料,如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等,减少皮肤与床单、衣物等的摩擦。
3.营养支持,增强抵抗力
营养不良是压力性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患者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瘦肉、鱼类、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补充剂。
4.正确使用辅助器具
如果需要使用石膏、夹板等固定器具,应确保其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导致局部受压。同时,要定期检查辅助器具下的皮肤状况,如发现皮肤发红、肿胀或破损,应及时调整或更换器具。
5.加强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压力性损伤的危害、预防方法和护理要点。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自我护理,如正确的翻身方法、皮肤清洁方法等。
6.及时处理皮肤问题
一旦发现皮肤出现发红、破损等早期压力性损伤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如使用减压敷料、增加翻身频率等。若损伤已发生,应按照医生指导进行规范护理,促进伤口愈合。
特殊人群的额外注意事项
1.肥胖患者:由于脂肪组织较多,血液循环较差,更易发生压力性损伤。应选择合适的床垫和坐垫,增加翻身频率。
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需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足部护理。
3.老年人: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弱,需加强营养摄入,使用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湿润。
压力性损伤的误区与澄清
1.误区:认为只有长期卧床患者才会发生压力性损伤。
澄清:任何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人都有可能发生,如长时间坐轮椅的患者。
2.误区:使用气垫床就一定能预防压力性损伤。
澄清:气垫床只是辅助工具,需结合其他预防措施。
压力性损伤的康复与护理
对于已发生的压力性损伤,应根据损伤分期进行规范护理。一期损伤可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二期损伤需清洁伤口,使用敷料保护;三期及以上损伤需专业医护人员处理,可能涉及清创、植皮等手术。
压力性损伤虽然常见,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完全可以避免或减轻其危害。让我们重视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掌握避坑指南,别让皮肤偷偷“受伤”,共同守护皮肤健康。如果发现皮肤有压力性损伤的迹象,如持续不愈的红斑、疼痛、皮肤破损等,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早期干预可以避免损伤进一步恶化,促进愈合。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保护皮肤健康。
(李依阳 周口市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