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这个如同“隐形杀手”般的疾病,在悄无声息中威胁着许多人的健康。一旦患上高血压,药物治疗往往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然而,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如何正确用药成了患者必须掌握的关键知识。今天,咱们就一同走进高血压药物的奇妙世界,了解那些关乎健康的小秘密,让大家都能精准用药,有效对抗高血压。
一、认识高血压药物的重要性
(一)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绝非简单的血压升高,它就像一颗潜伏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严重后果。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大脑、肾脏和眼睛等多个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心脏在高血压的压力下,需加倍努力泵血,久而久之,心肌肥厚,甚至发展成心力衰竭;大脑里的血管在高压冲击下,容易破裂出血,引发脑出血,或是形成血栓,导致脑梗死;肾脏的小血管受损,肾功能逐渐减退,严重时发展为肾衰竭;眼睛的视网膜血管病变,会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这些可怕的并发症,警示着我们控制高血压刻不容缓。
(二)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生活方式调整固然重要,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但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仅靠这些还不足以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药物治疗就如同给血压加上一道“安全阀”,通过调节身体的生理机制,帮助血管舒张、减少血容量、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等,从而有效降低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健康保驾护航。
二、常见高血压药物分类及作用原理
(一)利尿剂
1.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2.作用原理:这类药物就像是身体里的“排水工”,作用于肾脏,促进钠和水的排泄,减少血容量,从而降低血压。打个比方,血管就像一根充满水的水管,血容量多了,压力自然就大,利尿剂把多余的“水”排出去,水管压力也就降下来了。而且,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舒张血管,协同降压。
(二)钙通道阻滞剂(CCB)
1.代表药物: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
2.作用原理:可以把它想象成给血管“松绑”的神奇工具。钙通道阻滞剂能够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血压随之降低。就好比原本紧绷的橡皮筋,放松之后,压力自然就小了,让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得更加顺畅。
(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1.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
2.作用原理:它的作用就像是给身体内一个促进血压升高的“开关”——血管紧张素II按下了暂停键。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进而舒张血管、减少醛固酮分泌,达到降压效果。同时,它还有助于保护心脏、肾脏等器官,对高血压合并心脏病、肾病的患者尤为有益。
(四)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1.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2.作用原理:与ACEI类似,但作用靶点不同。ARB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受体的结合,阻止其发挥升高血压、收缩血管等作用,从而平稳降压。而且,对于一些不能耐受ACEI干咳副作用的患者,ARB是个不错的替代选择。
(五)β受体阻滞剂
1.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
2.作用原理:这类药物像是给过度兴奋的心脏踩了一脚“刹车”。它作用于心脏的β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输出量,进而使血压下降。同时,还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缓解焦虑情绪,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正确用药的要点
(一)遵医嘱按时服药
这是控制高血压的首要原则。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有其特定的时间规律,按时服药才能保证血压持续稳定。有的患者血压一降下来就自行停药,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血压波动反而会加重血管和器官损伤。就好比给汽车加油,不能等油用光了才加,要定时定量,才能让车平稳行驶。患者要养成每天固定时间服药的习惯,比如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等,可设置闹钟提醒,确保不漏服。
(二)从小剂量开始
刚开始用药时,一般会采用小剂量,这是因为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小剂量既能观察药物效果,又能减少不良反应。随着用药时间推移,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再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增加剂量,而不是一开始就大剂量用药,避免“用力过猛”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就像爬坡,一步一步稳稳上升,才能顺利登顶。
(三)联合用药的学问
对于一些血压较高或单药控制不佳的患者,联合用药常常是必要的。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药物作用机制互补,联合使用可以增强降压效果,还可能减少副作用。比如,利尿剂与ACEI联合,利尿剂减少血容量,ACEI舒张血管,协同降压的同时,ACEI还能抵消利尿剂引起的低钾血症风险。但联合用药必须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精心调配,患者不可自行搭配,以免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后果。
四、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关注药物副作用
每种药物都可能有副作用,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出现。服用利尿剂要注意监测血钾,防止低钾血症,出现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若出现这些情况,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ACEI常见的副作用是干咳,若咳嗽频繁且影响生活,可换用ARB;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心动过缓、乏力、性功能障碍等,用药期间要留意心率变化。了解这些副作用,并非让患者恐慌停药,而是及时发现问题,与医生沟通解决。
(二)特殊人群用药
l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药物代谢慢,用药剂量通常要偏小,且要更缓慢调整剂量,避免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l 孕妇:高血压对孕妇和胎儿都有风险,降压药物选择要谨慎,一般首选甲基多巴、拉贝洛尔等相对安全的药物,禁用ACEI、ARB等可能致畸的药物。
l 肾功能不全患者:有些药物经肾脏排泄,肾功能受损时,药物蓄积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如肾功能不全较严重时,噻嗪类利尿剂效果减弱,需调整为袢利尿剂,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肾功能。
五、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
定期测量血压是评估药物疗效、调整用药方案的关键依据。患者不能仅凭感觉判断血压高低,有些患者血压很高却没有明显症状,等出现并发症才追悔莫及。一般建议在家中自备血压计,每周至少测量3-5次,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各测一次,测量时保持安静、放松,记录血压值,复诊时带给医生,以便医生根据血压波动情况精准调整药物,让血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六、总结
高血压药物治疗是一场需要耐心、细心与恒心的持久战。了解药物分类、作用原理,掌握正确用药要点和注意事项,定期监测血压,每一个环节都关乎血压控制成效与身体健康。希望大家都能成为高血压药物的“行家”,用科学用药驯服高血压这头“猛兽”,畅享健康生活。
(卢晓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综合重症监护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