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阳康后总气短?8个呼吸训练动作帮你快速恢复肺功能

2025-05-03 17:0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阳康后若持续气短,往往与呼吸肌力量下降、肺部通气效率降低及身体机能未完全恢复有关。以下八个呼吸训练动作通过针对性强化呼吸肌群、提升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快速恢复肺功能,同时结合呼吸节奏调整,可有效缓解气短症状。

一、腹式呼吸:激活膈肌核心力量

腹式呼吸是恢复肺功能的基础训练,通过激活膈肌改善呼吸效率。取仰卧位或坐位,放松肩部,将一只手置于胸部,另一只手置于上腹部。吸气时,缓慢经鼻子深吸气,感受气体进入腹部,使上腹部鼓起,幅度应大于胸部;呼气时,通过嘴巴缓慢呼出气体,同时上腹部自然凹下。呼吸需深长而缓慢,每次可重复4至8次。该动作能增加膈肌活动范围,扩大氧气供给,提高肺通气量,尤其适合呼吸表浅者。长期坚持可降低呼吸频率,增强心肺协同能力。

二、缩唇呼吸:调节气流阻力,改善气体交换

缩唇呼吸通过增加呼气阻力,减少肺内残气量,提升呼吸效率。自然坐位下,先经鼻子深吸气,随后将双唇缩拢呈“吹口哨状”,缓慢呼出气体,呼气时间应长于吸气时间,比例建议为1:2。每次重复3至5次,可配合腹式呼吸同步进行。此动作能延长呼气时间,降低呼吸频率,增加新鲜空气吸入量,稳定心跳,缓解气促、闷喘症状,尤其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三、膈肌抗阻训练:强化膈肌收缩能力

膈肌抗阻训练通过增加吸气阻力,提升膈肌力量。取仰卧位,身体放松,在上腹部放置约1千克重物(可用书籍替代)。缓慢深吸气时,尝试将上腹部抬起,使重物随之升高,屏气1秒后,通过缩唇呼吸缓慢呼气。每次训练可重复3至5次,随着能力提升可逐步增加重物重量。该动作能增强膈肌收缩耐力,改善肺通气功能,对呼吸肌无力者效果显著。

四、呼吸与上肢伸展结合:扩大胸廓活动度

该训练通过呼吸与肢体动作配合,增强胸廓灵活性。取坐位,双手在头后方交叉,深吸气时手臂水平外展,感受胸廓向两侧扩大;呼气时手臂缓慢收回,上半身前倾,双肘内收。动作需缓慢、深入,避免急促呼吸,每次重复3至5次。此动作可拉伸胸大肌、背阔肌等呼吸辅助肌群,改善胸廓活动范围,促进深呼吸。

五、呼吸与肩背伸展结合:释放呼吸肌群张力

通过肩背伸展动作,缓解呼吸肌群紧张。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吸气时缓慢上提肩部,感受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呼气时放松肩部,自然下垂。重复10次后,将左手置于后腰,右手置于头后侧,吸气时打开胸腔,肩肘向后用力,感受气息充满整个胸腔,保持5秒后换另一侧重复。此动作可释放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肌群张力,减少呼吸阻力。

六、呼吸与体位变换结合:改善背侧通气

通过调整体位,促进背侧肺组织通气。俯卧位时,腹部下方垫软枕,使胸部悬空,可改善背侧肺泡通气,促进痰液排出;侧卧位时,用多个枕头将头颈部、躯干上部垫高,膝盖微屈,可缓解单侧肺部压力,提升呼吸效率。建议每日交替进行各体位训练,每次持续5至10分钟,尤其适合痰液潴留者。

七、呼吸与核心稳定结合:提升呼吸效率

仰卧位下,双腿屈膝,双手置于腹部,深吸气时腹部隆起,双手感受压力;呼气时腹部缓慢下陷,双手轻压腹部辅助排空。随后加入四肢动作:吸气时抬起一侧手臂和腿部,呼气时缓慢放下,两侧交替进行。该动作可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减少呼吸时腹部晃动,提升呼吸效率,尤其适合核心肌群薄弱者。

八、正确咳嗽训练: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通过咳嗽训练,促进痰液排出,保持气道通畅。取坐位或站立位,深吸气后屏气1秒,双手按压腹部,用力发出“咳”或“哈”音,感受肺部用力收缩。咳嗽时需保持声门开放,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气道损伤。每日可进行3至5次,每次重复5至10次,尤其适合痰液黏稠、排痰困难者。

九、训练注意事项

1.循序渐进:初期训练强度以不引发疲劳为宜,每组动作重复3至5次,每日1至2组,随着体能提升逐步增加至每日3至4组。

2.监测症状:若训练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3.结合全身训练:可配合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提升整体心肺功能。

4.长期坚持:肺功能恢复需持续训练,建议每日固定时间进行,形成长期习惯。

(张冰姿 开封一五五医院 呼吸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