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这一被誉为血管中的“定时炸弹”,以其突发性和致命性,成为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凶险的一种。它如同一枚潜藏在人体深处的危险装置,随时可能引爆,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将深入探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外科医生如何运用高超的技术和策略,像拆弹专家一样,精准而迅速地解除这一生命威胁。
一、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理:血管壁的脆弱与撕裂
主动脉夹层,顾名思义,是指主动脉内膜与中膜之间发生撕裂,血液在两层膜之间形成假腔,压迫真腔,甚至可能穿透外膜,引发大出血。这一病理过程通常源于主动脉壁的退行性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血管壁结构脆弱,难以承受血液的冲击。此外,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瓣狭窄等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以及外伤、医源性损伤等因素,也可能成为主动脉夹层的诱因。
二、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从轻微的胸痛、背痛到严重的休克、猝死,不一而足。疼痛是主动脉夹层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可沿背部、腰部或下肢放射。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压、晕厥等生命体征的改变。值得注意的是,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往往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部分患者可能症状轻微,但病情已极为凶险。
三、诊断方法:多模态影像学的综合运用
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依赖于多模态影像学的综合运用。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便捷的特点,是初步筛查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是更为准确和敏感的诊断手段。这些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壁的撕裂情况、假腔的形成以及血液流向,为外科医生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和病情评估。
四、外科医生拆弹:精准策略与高超技术
面对主动脉夹层这一“定时炸弹”,外科医生需要采取精准的策略和高超的技术进行“拆弹”。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紧急评估与决策:对于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外科医生需迅速进行病情评估,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术(如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开放手术通过切除病变段主动脉,用人造血管进行替换,适用于病变广泛、复杂的患者。而腔内修复术则利用介入技术,通过股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等外周血管,将覆膜支架送至病变部位,覆盖撕裂口,恢复主动脉的完整性。
围术期管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至关重要,包括血压控制、疼痛管理、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长期随访与预防: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需进行长期随访,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同时,积极控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复发。
五、结语
主动脉夹层,这一血管中的“定时炸弹”,虽然凶险,但并非不可战胜。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医生凭借精准的策略和高超的技术,正逐步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水平,为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然而,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通过积极控制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风险,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梁飞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脏大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