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这个在妇科疾病领域中逐渐被人们熟知的病症,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据统计,育龄期女性中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约为 5% - 7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它主要由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引起,典型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过多以及经期延长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当女性出现相关症状时,如何才能准确诊断是否患有子宫腺肌症呢?接下来,将为你详细解析医生常用的检查方法。
一、详细询问病史与症状评估
在诊断子宫腺肌症的过程中,医生首先会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详细询问病史与症状。这一环节是诊断的基础,对于后续检查和诊断方向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包括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时长以及月经量等。如果患者出现月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例如每次月经量超过 80 毫升(可通过卫生巾使用量判断,如每小时需更换 1 片以上且湿透的卫生巾,持续数小时),或者经期延长超过 7 天,就需要引起重视。此外,痛经也是子宫腺肌症的典型症状之一,医生会询问痛经的起始时间、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的规律(如是否进行性加重,即随着时间推移疼痛逐渐加剧),以及是否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伴随症状。
除了月经和痛经相关情况,医生还会了解患者的生育史,包括妊娠次数、分娩方式、是否有过人工流产或刮宫等宫腔操作史,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子宫腺肌症的发病风险。同时,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病症的患者,也会作为参考因素,因为子宫腺肌症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
二、妇科检查
完成病史询问后,医生会进行妇科检查,这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重要环节。妇科检查主要包括双合诊和三合诊。
在双合诊检查中,医生将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触诊,以了解子宫的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以及有无压痛等情况。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通常会呈均匀性增大,一般不超过孕 12 周子宫大小,质地较硬,部分患者在月经期子宫会有触痛。但也有部分患者子宫大小正常,仅表现为子宫局部隆起或质地不均匀。
对于子宫后方及盆腔情况的检查,医生会采用三合诊,即一手食指放入阴道,中指放入直肠,另一手在腹部配合触诊。通过三合诊,医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子宫后壁、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等部位有无增厚、结节或压痛,这些体征对于判断子宫腺肌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范围具有重要价值。
三、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症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等优点。它主要包括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
经腹超声检查时,患者需要憋尿,使膀胱充盈,以便清晰显示子宫和附件的图像。通过经腹超声,可以观察到子宫的形态、大小、肌层回声等情况。子宫腺肌症在经腹超声下多表现为子宫均匀性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呈弥漫性或局灶性的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边界不清。
经阴道超声相比经腹超声,由于探头更接近子宫,图像分辨率更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的细微结构和病变情况。在经阴道超声图像中,除了能观察到子宫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外,还可能发现肌层内散在的小无回声区,这些小无回声区通常是异位内膜腺体出血形成的小囊腔。研究表明,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准确率可达 80% - 90% 。
(二)磁共振成像(MRI)
MRI 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尤其适用于超声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或需要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的情况。
在 MRI 图像上,子宫腺肌症的典型表现为子宫结合带(JZ)增厚,厚度超过 12 毫米(正常 JZ 厚度一般小于 8 毫米),且边界模糊。此外,还可以观察到子宫肌层内的异常信号影,T2WI 序列上表现为低信号区域内混杂有斑点状高信号,这些高信号通常代表异位内膜腺体和小囊腔。MRI 不仅可以准确判断子宫腺肌症的病变范围,还能清晰显示病灶与子宫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验室检查
虽然实验室检查不能直接确诊子宫腺肌症,但对于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血清 CA125 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中,部分患者的血清 CA125 水平会升高,一般轻度升高,多在 100 U/ml 以下。血清 CA125 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肌层内异位内膜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有关。不过,血清 CA125 升高并非子宫腺肌症所特有,在其他妇科疾病如卵巢癌、盆腔炎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升高,因此不能仅凭血清 CA125 升高来诊断子宫腺肌症,它通常作为辅助检查指标,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此外,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因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通过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五、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 “金标准”。但由于病理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多用于手术切除子宫或病灶后的确诊。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将切除的子宫或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子宫腺肌症的病理特征为子宫肌层内出现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可呈弥漫性分布,也可呈局灶性分布,周围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通过病理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子宫腺肌症,还能了解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准确的依据。
综上所述,子宫腺肌症的诊断需要医生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的妇科检查、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可能的病理检查,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当女性出现月经量过多、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胡黎坤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