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家长忧心忡忡地咨询:“孩子最近不爱吃饭,追着喂都吃不了几口,这可怎么办?” 小儿厌食是许多家长共同面临的困扰,它不仅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还可能阻碍正常的生长发育。其实,遇到小儿厌食不用过于焦虑,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往往能有效改善孩子的食欲。接下来,就为家长们分享一些实用的饮食调理妙招。
一、探寻厌食根源
要解决小儿厌食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背后的原因。从儿科护理的角度来看,小儿厌食的成因复杂多样。生理因素方面,某些疾病如感冒、肠胃炎症、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锌元素缺乏)等,都可能导致孩子食欲下降。此外,孩子肠胃功能较弱,消化酶分泌不足,若进食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引起积食,进而出现厌食症状。
心理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孩子情绪波动大,家庭氛围紧张、父母过度强迫进食、环境变化等,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导致对吃饭产生抗拒。在幼儿园阶段,孩子可能因不适应新环境、缺乏安全感,而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
二、科学饮食调理策略
(一)合理搭配食物
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是改善厌食的基础。在主食方面,除了常见的米饭、面条,可适当增加粗粮摄入,如玉米、红薯、燕麦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蛋白质的补充也很关键,鸡蛋、鱼肉、鸡肉、豆类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例如,每周可安排 2 - 3 次清蒸鱼,鱼肉鲜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孩子大脑发育有益,且容易消化。
蔬菜和水果的搭配也有讲究。将孩子不太喜欢的蔬菜,如胡萝卜、西兰花等,与孩子爱吃的蔬菜搭配制作成蔬菜丸子、蔬菜饼,增加趣味性。水果可选择当季新鲜的品种,如春季的草莓、枇杷,夏季的西瓜、桃子,切成有趣的形状,像小兔子、花朵等,吸引孩子注意力。
(二)控制零食摄入
现在市面上的零食种类繁多,薯片、糖果、饼干等,这些零食往往高盐、高糖,不仅营养价值低,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饱腹感,影响正餐食欲。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零食的摄入量,将零食作为奖励,只有在孩子好好吃饭后,才给予少量健康零食,如一小把坚果、几颗葡萄干等。同时,尽量选择天然、无添加的零食,避免购买含有大量添加剂的加工零食。
(三)调整进餐规律
规律的进餐时间对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每天尽量固定三餐及加餐时间,让孩子的肠胃形成生物钟。一般早餐安排在 7 - 8 点,午餐 12 - 13 点,晚餐 18 - 19 点,两餐之间可适当安排一次加餐,如上午 10 点左右吃点水果,下午 3 - 4 点喝一杯酸奶。每餐进食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 20 - 30 分钟,避免孩子边吃边玩。
(四)营造愉快进餐氛围
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愿意进食。进餐时,家长不要批评指责孩子,避免将吃饭变成一场 “战斗”。可以和孩子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分享当天的趣事,让孩子放松心情。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做饭过程中,如帮忙洗菜、摆放餐具,增强他们对食物的兴趣和成就感。此外,布置温馨可爱的餐桌环境,使用卡通图案的餐具,也能提升孩子的进餐积极性。
三、辅助调理小妙招
除了饮食调理,还有一些辅助方法能帮助改善小儿厌食。适当增加孩子的运动量,每天保证 1 - 2 小时的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踢球等,运动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能量消耗,从而让孩子产生饥饿感。也可以在孩子饭后半小时,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 5 - 10 分钟,帮助消化,缓解积食。
如果孩子厌食情况持续较长时间,且伴有体重不增、精神不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疾病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可适当补充一些促进消化的药物或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
小儿厌食虽然会让家长烦恼,但只要我们找准原因,运用科学的饮食调理方法,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就能帮助孩子逐渐恢复食欲,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们要有耐心,在孩子的饮食问题上多花心思,相信不久后,孩子就能大口吃饭,拥有一个好胃口。
(王玲玲 郑州人民医院(南部院区)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