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准妈妈满心欢喜期待新生命降临,妊娠期高血压却像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打乱原本平静的孕期节奏。在产科住院医师的日常工作中,每天都在上演与妊娠期高血压“斗智斗勇”的剧情。别以为它只是血压升高这么简单,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大麻烦!今天,咱们就跟着产科住院医师,解锁从“手忙脚乱”到“淡定自如”应对妊娠期高血压的通关秘籍。
一、妊娠期高血压:孕期健康的“拦路虎”
妊娠期高血压就像潜伏在孕期里的“隐形敌人”,专门挑准妈妈的“软肋”下手。正常情况下,血压维持在稳定范围,就像道路上的车辆有序行驶。但妊娠期高血压一出现,血压数值就像失控的过山车,一路飙升。它可不是单纯的血压升高,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准妈妈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甚至威胁到肚子里小宝贝的安全。
从发病机制来看,妊娠期高血压就像一场身体内部的“混乱革命”。怀孕后,准妈妈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原本协调的血管“指挥系统”突然“失灵”。胎盘在这场“混乱”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释放的一些物质会让全身小血管痉挛收缩,就像给血管套上了“紧箍咒”,导致血流阻力增大,血压自然蹭蹭往上涨。更糟糕的是,这种血管痉挛还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让胎儿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
二、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信号”:这些症状别忽视
(一)血压“爆表”:不容忽视的数字警报
血压升高是妊娠期高血压最明显的信号。平时温柔的血压数值,突然变得“暴躁”起来。当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并且在不同时间测量两次以上都高于这个标准,就要拉响警报了!就像汽车仪表盘上亮起红灯,提示司机车辆出现故障,血压升高也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二)水肿“突袭”:从脚到脸的“肿胀危机”
很多准妈妈会发现自己的脚像被吹了气的气球,一天比一天肿,严重时连鞋子都穿不进去,甚至蔓延到小腿、大腿,有的还会出现脸部水肿。这种水肿和正常孕期水肿可不一样,正常水肿休息后会减轻,而妊娠期高血压导致的水肿往往休息后也不消退,就像被施了“肿胀魔法”,怎么也消不下去。
(三)蛋白尿“现身”:尿液里的“隐形杀手”
蛋白尿就像隐藏在尿液里的“隐形杀手”,肉眼很难发现,需要通过尿液检查才能揪出它的踪迹。当肾脏因为血压升高受到损伤,原本不该“跑”出的蛋白质就会漏到尿液里。产科住院医师会通过尿常规检查,查看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一旦发现蛋白尿,说明肾脏已经“受伤”,病情可能进一步加重。
(四)其他“预警信号”:头痛眼花别大意
除了上述症状,妊娠期高血压还会释放一些“小警报”。比如突然出现头痛,就像脑袋里有个小锤子在不停地敲打;看东西模糊不清,眼前仿佛蒙了一层雾;感觉恶心呕吐,吃啥都没胃口。这些症状看似普通,却可能是子痫前期的表现,一旦发展成子痫,准妈妈会出现抽搐、昏迷,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三、产科住院医师的“侦察手段”:揪出高血压“真凶”
(一)定期测量血压:最基础的“侦察兵”
测量血压是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最基础也最有效的方法,堪称产科门诊的“侦察兵”。从怀孕早期开始,每次产检都要测量血压,建立血压监测档案。产科住院医师会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数值,观察血压变化趋势。如果发现血压升高,会进一步询问准妈妈是否有头痛、水肿等症状,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妊娠期高血压。
(二)尿液检查:揪出蛋白尿的“显微镜”
尿常规检查就像一台“显微镜”,能精准揪出尿液中的蛋白质。住院医师会让准妈妈留取尿液样本,检测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如果尿蛋白定性显示“+”号,或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一定数值,就说明肾脏已经受到高血压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
(三)其他检查:全面评估身体状况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准妈妈的身体状况,还会进行一系列其他检查。比如抽血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查看是否存在贫血、肝肾功能损伤、凝血异常等问题;通过超声检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胎盘功能以及羊水状况。这些检查就像给身体做一次“全面体检”,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妊娠期高血压的“应对策略”:产科住院医师的“作战方案”
(一)轻度妊娠期高血压:居家“防守战”
如果是轻度妊娠期高血压,血压只是轻微升高,没有其他严重症状,医生会建议采取居家“防守战”。
1. 休息调整:充足的休息是对抗高血压的“良药”。准妈妈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最好采取左侧卧位,这样能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胎盘的血液供应。就像给身体按下“重启键”,让各个器官得到充分休息。
2. 饮食调节:饮食上遵循“三低一高”原则——低盐、低脂、低热量,高蛋白质。减少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5克,避免吃腌制食品、咸菜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肉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3. 定期复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血压升高或出现其他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二)重度妊娠期高血压:住院“攻坚战”
当病情发展到重度妊娠期高血压,或者出现子痫前期症状,就必须住院进行“攻坚战”。
1. 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使用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这些药物就像给血压安装了“刹车装置”,让飙升的血压慢慢降下来。同时,还会使用解痉药物,缓解血管痉挛,预防子痫发作;使用镇静药物,让准妈妈保持安静,减轻身体和精神的负担。
2. 密切监测: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24小时密切监测准妈妈的生命体征、血压变化、尿量等,还会定期检查胎儿的胎心、胎动情况。就像给准妈妈和胎儿配备了“专属保镖”,时刻守护他们的安全。
3. 适时终止妊娠:如果经过治疗病情没有好转,或者胎儿已经成熟,为了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医生会果断选择合适的时机终止妊娠。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通过剖宫产或阴道分娩,让小宝贝平安降临。
五、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从源头“堵住漏洞”
(一)孕前“查漏补缺”
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女性,在备孕前要先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把BMI(身体质量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让身体各项指标达标。就像盖房子前先打好地基,为孕期健康做好准备。
(二)孕期“严格把关”
怀孕后,要按时进行产检,不要错过任何一次检查。每次产检都是对孕期健康的一次“大检查”,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增强身体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让孕期生活充满阳光。
妊娠期高血压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从“手忙脚乱”到“淡定自如”并不难。每一位准妈妈都是勇敢的“战士”,带着对新生命的期待,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迎接小宝贝的平安到来!
(徐达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产科 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