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肩周炎疼到夜醒?试试中医针灸

2023-10-13 15: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肩周炎是常见的肩部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常导致失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不少患者长期治疗仍难缓解症状。此时,中医针灸作为传统疗法,逐渐受到关注。针灸通过调气血、通经络、缓解炎症,有效减轻肩痛,助力改善睡眠。

一、肩周炎的成因与症状

肩周炎,也叫冻结肩,医学上常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它是指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和炎症反应。肩周炎的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种: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逐渐退化,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

长时间不良姿势:长期保持不正确的坐姿或站姿,例如伏案工作或频繁使用单侧手臂,容易引起肩部肌肉的劳损。

外伤或过度使用:如肩关节受到外力撞击或过度运动、重体力劳动等,导致肩关节负担过重,出现炎症反应。

寒湿侵袭:在湿寒天气或环境中长时间暴露,容易导致肩部气血不畅,出现肩周炎的症状。

肩周炎的常见症状包括肩部疼痛、活动受限、肩关节僵硬等。疼痛常伴随运动受限,尤其在清晨或夜间更明显,严重者可夜间痛醒。

二、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风邪:风为百病之始,风邪容易随气候变化侵入体内,特别是寒冷季节,风寒容易侵犯肩部,导致肩部活动受限,疼痛加剧。

寒邪:寒气凝滞,导致局部气血循环不畅,寒邪在肩部停滞,会加剧肩关节的僵硬和疼痛。

湿邪:湿气重、潮湿环境容易使肩部的气血流通不畅,导致局部水肿、炎症及肿胀感。

根据中医的理论,肩周炎的治疗重点在于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寒,恢复气血的正常流通,从而缓解肩部的疼痛症状。

三、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原理

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肩周炎常因气血不畅,导致肩部肌肉和关节淤血。针灸可刺激特定腧穴,促进气血流通,消除淤血,缓解疼痛。

调节神经系统、镇痛作用:针灸可刺激神经末梢,调节大脑活动,促进内啡肽等物质释放,减轻疼痛。

改善血液循环、抗炎作用:针灸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局部供氧供养,清除代谢废物,减轻炎症,促进修复。

调整整体气血平衡、增强免疫力:针灸调理气血,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肩周炎反复发作。

四、针灸治疗肩周炎的常用腧穴

肩髃:此穴位位于肩关节前方,肩峰下缘2-3寸的位置,是治疗肩部疼痛的常用腧穴。通过针刺该点,可以起到疏通肩部经络、减轻肩关节疼痛的作用。

天宗:位于肩胛骨上缘,肩部肩胛提肌的中点。此穴位可通过针刺,调节气血,缓解肩部僵硬和疼痛。

合谷:位于手背部,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缝隙。合谷是一个全身调理的腧穴,能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肩部的疼痛和不适。

曲池:位于肘部,当肘部弯曲时,肘横坐标的位置。曲池能够通过刺激上肢的经络,调节肩部的气血流通,缓解肩膀疼痛。

委中:委中是膝盖后部的一大腧穴,能够通过刺激该点,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缓解肩部的疼痛。

五、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与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肩周炎,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患者每周进行2-3次治疗,持续治疗4-6周,绝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明显的缓解效果。治疗期间,疼痛可逐步减轻,肩部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然而,针灸治疗肩周炎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在以下情况下,患者应慎重选择针灸治疗:

急性发作期:肩部疼痛剧烈,且伴随明显的炎症反应时,建议先行消炎镇痛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针灸治疗。

皮肤破损或有感染症状的患者:局部存在破溃、感染等情况时,针灸可能会加重局部炎症,应避免使用针灸。

体质虚弱者:对于体质虚弱、免疫力较低的患者,针灸治疗应适当调整,避免过度刺激。

结语

现代医学虽有药物和物理治疗,但针灸作为传统疗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为患者带来缓解疼痛的新选择。科学针灸治疗可帮助大多数患者缓解不适,恢复正常生活。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诊疗,以保障疗效。

 

(李彦丽 周口骨科医院 手外科一病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