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跳乱了?揭秘心律失常那些事儿!

2025-04-17 12:2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电活动或机械收缩出现异常,导致心率、节律或传导速度不正常。正常情况下,心脏由窦房结发起电脉冲,通过特定的传导路径,使心肌有序收缩。然而,当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一过程时,就会引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心动过速)、过慢(心动过缓)或不规则等多种形式。

心律失常的类型繁多,按照发作时的心率快慢可分为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而心动过缓则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此外,心律失常还可以根据发生部位进行分类,如心房病变导致的房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以及心室病变引起的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轻者可能毫无感觉,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重者则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黑朦甚至晕厥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既包括生理因素,也涉及病理因素。生理因素方面,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饮用咖啡或浓茶等都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紊乱,从而引发心律失常。这些因素通常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病理因素则更为复杂,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都可能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干扰心脏的正常电传导,进而引发心律失常。此外,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也会通过影响心脏的代谢或内环境,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因类型和病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轻度的心律失常,一般治疗如调整情绪、适当减压、规律作息等往往就能取得良好效果。药物治疗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除了西药治疗外,中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并治疗病因。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起搏治疗和消融治疗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样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律失常的基础,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等。此外,定期体检也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对于已经患有心脏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遵循医嘱进行用药和护理也是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但复杂的心脏疾病,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且症状轻重不一。了解心律失常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并在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维护心脏健康的重要途径。

(刘刚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脏中心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