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成功脱离 ICU,这无疑是战胜病魔的重要里程碑,但后续的康复之路同样充满挑战。离开 ICU 后,身体就像一台暂时 “休眠” 的精密仪器,需要科学、系统的 “重启” 流程,才能逐步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身体机能的恢复
呼吸功能锻炼
在 ICU 期间,部分患者因使用呼吸机,呼吸肌长时间未正常工作而出现萎缩。转入普通病房或出院后,呼吸功能锻炼成为首要任务。缩唇呼吸是简单有效的方法,用鼻子吸气,缩唇如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 2 倍,这能增加气道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腹式呼吸也很常用,患者平躺在床上,放松肩部和胸部,将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沉,每天练习 3 - 4 次,每次 10 - 15 分钟,有助于增强膈肌力量,改善呼吸功能。还可进行深呼吸、吹气球等训练,帮助排出肺部残留气体,提升肺活量。
肢体活动与肌力恢复
尽早开始肢体活动对预防关节粘连、肌肉萎缩至关重要。起初可从被动活动起步,由家属或医护人员帮助进行四肢关节的屈伸、旋转。随着身体状况好转,逐步开展主动活动,如握拳、抬腿、翻身等。待体力有所恢复,可在他人协助下尝试床边坐起、站立和短距离行走。初次下床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头晕、跌倒,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可借助握力器、弹力带等辅助工具,增强肌肉力量,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更专业的肌力训练。
吞咽与营养管理
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需进行吞咽功能评估与训练。初期可将食物加工成糊状,喂食时要缓慢,防止呛咳和误吸。可进行吞咽动作训练,如空吞咽、冰刺激等,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在营养摄入方面,保证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是身体恢复的基石。应摄入富含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肉、豆类)、维生素(新鲜蔬果)和矿物质的食物,必要时可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可能还需补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满足身体高代谢需求。
心理重建之路
重症监护室的经历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要认识到这些情绪是正常反应,患者可尝试通过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方式缓解紧张情绪。与家人、朋友分享在 ICU 的经历和感受,获得情感支持。若情绪问题较为严重,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家属也应给予患者更多陪伴、理解和鼓励,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生活习惯与日常注意事项
保证充足的睡眠对身体恢复极为重要,营造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有伤口的患者,要防止伤口感染。居住环境保持清洁、通风良好。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与康复随访
定期复查是监测身体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的关键。按照医生制定的复查计划,按时进行各项检查,如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积极参与康复随访,康复师会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重症康复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毅力的持久战,每个患者的康复之路都独一无二。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严格遵循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家属也要全力支持与陪伴。相信通过科学的康复方法和坚定的信念,患者一定能够逐步重启身体机能,回归正常生活。
(赵文鹏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