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手术后,很多患者会被一个看似简单却无比棘手的问题困扰——咳嗽咳痰。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伤口疼痛又让患者不敢用力咳嗽,痰液淤积不仅影响呼吸功能恢复,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掌握科学的咳嗽咳痰方法,是胸外科术后康复的关键一步。下面就为大家揭秘几个实用技巧,帮助患者轻松应对排痰难题。
术前呼吸训练,打好排痰基础
有效的咳嗽咳痰能力并非术后临时培养,术前的呼吸功能训练至关重要。患者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提前练习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时,用鼻子吸气,撅起嘴唇呈吹口哨状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的2倍,每天练习3 - 4组,每组10 - 15次;腹式呼吸则需平卧放松,将一只手放于胸部,另一只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尽量延长呼气时间,以此增强呼吸肌力量,为术后排痰做好准备。
术后科学咳痰,减轻疼痛困扰
术后首次咳痰往往让患者心生恐惧,其实掌握正确方法能显著减轻疼痛。首先,选择舒适的半卧位或坐位,屈膝放松腹部肌肉,身体可稍前倾;然后,进行2 - 3次深呼吸,深吸气后屏气3秒,接着收缩腹肌、用力咳出痰液。为缓解伤口疼痛,患者可用双手或软枕轻轻按压手术切口两侧,形成支撑,减少咳嗽时伤口张力。家属也可在旁协助,帮助固定伤口,给予心理鼓励。此外,术后早期在床上进行翻身、坐起等活动,能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利于痰液松动排出。
辅助手段加持,提升排痰效果
除了自主咳痰,借助一些辅助手段也能事半功倍。雾化吸入是常用方法,通过雾化装置将药物变成微小颗粒,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稀释痰液、减轻炎症,一般每天进行2 - 3次;胸部物理治疗同样有效,医护人员或家属可在患者呼气时,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胸背部,借助震动使痰液脱离支气管壁,但要注意避开伤口和脊柱;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走动过程中身体的震动和呼吸的变化,都能促进痰液排出。
胸外科术后咳嗽咳痰虽然有挑战,但只要掌握科学方法,将术前训练、术后技巧和辅助手段相结合,就能有效排出痰液,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康复进程。每一次努力咳痰,都是向健康迈进的坚实一步,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克服恐惧,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顺畅呼吸。
(李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一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