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里悄咪咪长出“路障”,心脏被折腾得“罢工”报警,这就是让人闻之色变的冠心病。很多人拿到诊断书时满脑子问号:好端端的血管咋就堵了?平时不痛不痒的,咋突然就病了?作为心血管内科护士,每天都在和这些血管“路障”打交道,今天就把冠心病的“作案全过程”扒个底朝天,让你彻底搞懂这个健康“大反派”!
一、血管的“理想国”与“噩梦”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血管则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负责给心脏输送氧气和营养。健康的血管内壁光滑又有弹性,血液能一路畅通无阻地奔跑。但冠心病一登场,好好的“高速公路”就会被各种“路障”占领,交通瘫痪,心脏“饿肚子”,麻烦自然就来了。
(一)血管的“完美日常”
健康的血管内壁就像崭新的柏油马路,平整又结实。血管细胞们“手拉手”,严密地守护着血管内部,血液里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小居民”,有条不紊地在血管里流动。这时候,心脏舒舒服服地“工作”,身体各个器官也能按时“收快递”——获得充足的氧气和养分。
(二)“路障”登场:粥样硬化的诞生
冠心病的罪魁祸首,是一个叫“动脉粥样硬化”的家伙。它就像潜伏在血管里的“捣蛋鬼”,一点点破坏血管的平静生活。一开始,血管内壁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小损伤,就像马路上出现了小坑洼。血液里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这些“坏家伙”,瞅准机会,带着炎症细胞、血小板,一股脑地往损伤处聚集。
它们越堆越多,形成像小米粥一样软软的斑块,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刚开始很小,对血管交通影响不大,但随着时间推移,斑块会越长越大,有的像小山包,有的像凸起的疙瘩,直接挡住血液的去路,血管“高速公路”就这样慢慢变成了“堵车现场”。
二、冠心病“帮凶”大起底
血管里的“路障”可不是凭空出现的,背后藏着一大帮“帮凶”,把血管往“堵死”的路上使劲推。
(一)生活习惯“猪队友”
1.“重口味”陷阱:顿顿大鱼大肉、油炸食品,还偏爱咸菜、腊肉这些高盐食物?这些“重口味”美食就是血管的“甜蜜杀手”。吃太多油腻食物,血液里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直线飙升,就像往血管里倒了一堆泥沙;盐吃多了,身体会留住更多水分,血管压力增大,内壁更容易受伤。有患者顿顿离不开炸鸡汉堡,体检时血管里的斑块多得像“糖葫芦串”。
2.“懒癌”发作: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长期不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变慢,脂肪、糖分堆积在体内,血管里的“垃圾”越来越多。而且,缺乏运动还会让血管弹性变差,变得又硬又脆,更容易被斑块“攻陷”。
3.“夜猫子”模式:熬夜追剧、打游戏到凌晨?身体生物钟被打乱,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长期熬夜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让血管炎症加重,给斑块生长创造“温床”。
(二)疾病“拖油瓶”
1.高血压“暴击”: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就像高压水枪不断冲击血管内壁,原本光滑的血管壁被“冲”出小伤口。血液里的坏东西趁机“趁虚而入”,加速斑块形成。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控制好血压,没几年就查出了冠心病。
2.糖尿病“捣乱”:血糖超标,血液就像变成了“糖水”,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还会让血液变得黏稠,容易形成血栓。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4倍,简直是“难兄难弟”。
3.高血脂“添堵”:血液里胆固醇、甘油三酯太多,就像河道里泥沙淤积,这些多余的脂质会慢慢沉积在血管壁上,成为斑块的“原材料”。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称为“坏胆固醇”,数值越高,血管越危险。
(三)其他“隐形敌人”
1.吸烟“慢性自杀”:香烟里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身体后就像“生化武器”,会损伤血管内皮,还会让血液变得更容易凝固。有研究发现,每天抽20支烟的人,冠心病风险比不吸烟的人高出3倍!
2.肥胖“包袱”:体重超标,尤其是肚子上堆满赘肉,身体会分泌各种炎症因子,这些因子会刺激血管,促进斑块生长。而且,肥胖人群往往还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风险直线上升。
3.遗传“定时炸弹”:家族里有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有冠心病,那自己的患病风险也会大大增加。这就像被遗传了一个“定时炸弹”,如果再碰上不良生活习惯,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三、冠心病“作案现场”实录
血管被斑块堵住后,心脏会发出各种“求救信号”,可惜很多人没当回事,结果吃了大亏。
(一)心绞痛:心脏的“抗议”
冠心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心绞痛。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心脏供血不足,就会“抗议”,引发胸部疼痛。这种疼痛一般在胸骨后或心前区,感觉像被大石头压着,或者被绳子勒紧,还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下颌等部位。
疼痛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休息一会儿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后能缓解。有些患者爬楼梯、跑步时胸口疼,停下来就好了,以为是累着了,没在意,结果病情越来越严重。还有人把心绞痛当成胃病,吃了一堆胃药都不管用,耽误了治疗。
(二)心肌梗死:心脏的“崩溃时刻”
如果斑块突然破裂,会形成血栓,一下子把血管完全堵死,这就是心肌梗死,堪称心脏的“崩溃时刻”。心肌梗死发作时,胸痛比心绞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可达半小时甚至数小时,吃硝酸甘油也不管用。
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会休克甚至猝死。曾经有位患者半夜突然胸痛,以为是睡姿不好,忍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才去医院,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心脏受到了永久性损伤。
(三)无症状冠心病:最危险的“潜伏者”
最可怕的是无症状冠心病,患者平时没啥感觉,就像身体里藏了个“隐形杀手”。这类患者的血管虽然已经堵了,但身体慢慢适应了缺血状态,没有明显症状。可一旦斑块破裂或血管突然痉挛,直接就会引发心肌梗死,很多人因此丢了性命。所以,定期体检、筛查冠心病非常重要!
四、对抗冠心病:从“路障”手里抢回健康
冠心病虽然可怕,但并非无计可施。只要认清“敌人”,掌握正确方法,就能把血管从“路障”手里夺回来!
(一)生活方式“大改造”
1.饮食“焕新”:告别“重口味”,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豆类。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能清理血管垃圾;鱼类含有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脂;用橄榄油、菜籽油代替动物油,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做饭时试试低盐、低脂、低糖的“三低”模式,给血管“减负”。
2.运动“打卡”: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脂、血压,还能让血管更有弹性。别把运动当任务,约上朋友一起打球、跳广场舞,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放松心情。
3.戒烟限酒:戒烟!戒烟!戒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要戒烟,身体就能获益,冠心病风险也会慢慢降低。酒能不喝就不喝,如果实在想喝,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大概是一瓶啤酒或一小杯红酒的量。
(二)疾病管理“攻坚战”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血压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血糖、血脂也要达标。别觉得指标正常了就停药,这些疾病就像“牛皮糖”,一旦放松警惕,立马卷土重来,加速冠心病进展。
(三)定期体检“排雷”
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等高危因素的,每年都要做一次心脏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A等检查,能提前发现血管问题,就像给心脏做“排雷”。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把冠心病扼杀在“摇篮”里。
血管里的“路障”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对抗冠心病也需要打“持久战”。只要改掉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好基础疾病,定期体检,就能让血管重新畅通,把健康牢牢握在手里!别等心脏发出“求救信号”才后悔,从现在开始,给血管来一场“保卫战”吧!
(朱俐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东院区心血管内科三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