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跳乱了节奏?心律失常的日常护理与预防指南

2025-05-22 09: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们的身体里,心脏就像一台精密的发动机,有节奏地跳动,为全身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然而,当这台“发动机”出现故障,心跳的节奏变得紊乱时,就可能发生了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诸多困扰。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护理和预防心律失常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认识心律失常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跳动的节奏不再规律,可能过快、过慢,或者出现跳动不整齐的情况。

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
·    窦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窦性心动过速是指心跳超过每分钟 100 次;窦性心动过缓则是心跳低于每分钟 60 次;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心跳的节律不规则;

早搏:也称为期前收缩,是指心脏在正常跳动规律之外,提前出现的一次跳动。早搏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房颤:即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此时心房的电活动变得紊乱,导致心房无法有效地收缩,心跳变得极不规则,且通常较快;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发作时心跳可突然加快至每分钟 150 - 250 次。

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出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症状。如果心律失常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还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心律失常的日常护理
心理护理
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的波动,如紧张、焦虑、愤怒、兴奋等,都可能刺激交感神经,导致心跳加快,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因此,患者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积极面对疾病:部分心律失常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病情而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了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方式护理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心律失常患者至关重要。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患者应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每天尽量保证 7 - 8 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也可以适当午休,以缓解疲劳。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篮球、足球等,可以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酒精则会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心律失常患者应戒烟限酒,最好做到滴酒不沾。

饮食护理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同时,要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量,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盐、高脂肪食物,如咸菜、腌肉、油炸食品等,以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过饱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导致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从而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诱发心律失常。

注意饮水:对于一些心律失常患者,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要注意控制饮水量。因为过多的水分摄入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病情加重。具体的饮水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病情监测
自我监测: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心率和心律。可以每天定时测量自己的脉搏,了解心跳的频率和节律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心跳过快、过慢或节律不整齐,应及时记录下来,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心律失常的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许多疾病都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因此,积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是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的工作、学习或剧烈的体力劳动都可能导致身体疲劳,诱发心律失常。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感染:感冒、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引起身体的炎症反应,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因此,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预防感染。

谨慎用药: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如某些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抗精神病药等。在使用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如果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除了上述提到的日常饮食护理要点外,还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物质。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避免边吃饭边说话或大笑,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引发呛咳,导致心律失常。

适度运动:长期坚持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提高心脏对各种刺激的耐受性。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但要注意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对于有心脏病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体检的频率可以适当增加。

(黄牡丹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内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