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定位到结束:肿瘤患者放疗全流程避坑指南

2025-05-04 14: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肿瘤治疗的基石之一,但许多患者对放疗流程充满困惑:从初次定位到治疗结束,中间会经历哪些环节?如何避免因认知不足而延误治疗或加重副作用?本文以“全流程避坑”为核心,结合临床常见误区,手把手带您理清放疗每一步的关键要点,让抗癌之路走得更稳、更安心。

一、定位阶段:精准制胜的第一步

1.什么是放疗定位?

定位是放疗的“地图绘制”过程,通过CT、MRI等影像技术确定肿瘤位置和周围正常组织边界。这一步直接决定后续治疗的精准度。

2.避坑重点

误区:空腹或过度憋尿影响定位精度

对策:

膀胱癌/前列腺癌患者需按医嘱饮水憋尿,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

腹部放疗患者需提前排空肠道,避免肠气干扰影像。

误区:体表标记线可以随意擦洗

对策:

定位时画在皮肤的标记线是治疗基准,需用防水膜保护;

若标记模糊,切勿自行补画,应立即联系放疗技师。

案例:一位乳腺癌患者因沐浴时擦洗定位线,导致后续治疗需重新定位,延误一周疗程。

二、计划设计:量身定制的“作战方案”

1.放疗计划如何制定?

医生联合物理师、剂量师,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患者体型,设计射线角度、剂量分布,通常耗时3-7天。

2.避坑重点

误区:放疗剂量越大越好

真相:剂量需平衡疗效与风险,如肺癌放疗过量可能引发放射性肺炎。

患者配合要点:

提供完整病史(尤其是心脏支架、关节置换等金属植入物);

治疗期间体重波动超过5%需及时告知,以防计划失效。

技术贴士:现代VMAT(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可像“3D雕刻”般保护正常组织,但需保持体位绝对静止。

三、模拟放疗:实战前的“彩排”

1.为什么要做模拟治疗?

通过加速器不出束的“空转”,验证患者体位、呼吸配合度及设备参数,降低实际治疗误差。

2.避坑重点

误区:模拟治疗时移动无关紧要

警示:

乳腺癌患者抬手臂角度偏差>5°,可能使射线误伤臂丛神经;

肺癌患者呼吸训练不到位,可能导致肿瘤脱靶。

配合技巧:

使用腹带或真空垫固定体位,减少自主移动;

呼吸门控训练时,保持平稳的腹式呼吸节律。

四、治疗实施:细节决定成败

1.单次放疗流程

更衣→体位固定→影像验证→出束治疗(通常5-15分钟/次)。

2.高频问题与对策

皮肤灼痛:

错误做法:擅自涂抹药膏改变皮肤厚度,影响射线穿透;

正确护理:使用放疗专用无金属成分凝胶(如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

体位不适:

颈胸部固定膜可能引发幽闭恐惧,可提前训练戴面罩听轻音乐适应;

骨转移患者疼痛难忍时,可申请调整固定模具形状。

重要提醒:治疗室内有摄像头和对讲机,若突发咳嗽、抽搐,应立即举手示意停止治疗!

五、治疗期间:动态监测与调整

1.为什么需要中期评估?

肿瘤可能在放疗中缩小(如鼻咽癌),原计划可能不再适用。通常在第15次左右需重新CT扫描调整靶区。

2.避坑重点

误区:血常规正常就无需担心骨髓抑制

真相:白细胞下降常在放疗后期出现,头颈部放疗患者需每周监测,预防粒细胞缺乏性发热。

营养支持:

食管炎患者选用低温流食(如40℃以下营养粉);

避免盲目服用“升白保健品”,可能干扰血象判断。

六、治疗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1.放疗后三大关键动作

随访计划:

头颈部肿瘤:治疗后第1-3个月查甲状腺功能;

盆腔肿瘤:每年肠镜检查预防放射性肠损伤。

远期副作用预防:

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风险持续10年,需坚持康复锻炼;

儿童患者放疗后可能影响骨骼发育,需定期生长评估。

心理重建:

约30%患者出现“治疗结束焦虑”,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

2.警惕过度治疗

误区:放疗后立即进行剧烈“排毒”

科学建议:

3个月内避免桑拿、温泉(高温加重皮肤纤维化);

6个月内慎用推拿、针灸(可能诱发淋巴管炎)。

七、全流程避坑清单

阶段 高危误区 专业应对方案

定位期 擅自更改体脂率 保持体重波动<5%

计划期 隐瞒既往病史 详细告知手术/过敏史

治疗期 治疗日穿高领毛衣 选择前开扣纯棉衣物

结束后 忽视口腔护理 使用含氟牙膏预防放射性龋齿

结语

放疗是一场需要医患精密配合的“生命工程”。从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到治疗后的长期健康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科学认知和主动参与。希望这份避坑指南,能帮助您绕过误区,在这场抗癌征程中,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

(郝莉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东院区放疗科 护士长/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