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度近视——视力的“定时炸弹”
在当今社会,近视人群日益庞大,而其中高度近视患者更是面临着特殊的“视界危机”。通常,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就被定义为高度近视,它可不是简单的镜片变厚,而是眼睛内部结构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变化。随着度数的攀升,眼轴不断拉长,就像一根橡皮筋被过度拉伸,变得越来越脆弱。视网膜作为眼睛接收光线、成像的关键“底片”,在这种情况下,如同飘摇在狂风中的小船,随时可能遭遇“翻船”危机——视网膜脱离,一旦发生,视力将急剧下降,甚至面临失明风险,因此了解如何化解这一危机至关重要。
二、视网膜脱离——究竟是怎么回事?
1.视网膜的“根基”动摇:正常情况下,视网膜紧密贴合在眼球壁的内表面,就像壁纸牢固地贴在墙上。然而,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变长,视网膜被拉伸变薄,其周边部分尤其是视网膜的锯齿缘、赤道部等区域,原本的附着变得不那么紧密,如同松动的壁纸边角。同时,眼球内部的玻璃体也会发生液化、后脱离等变化,原本填充在视网膜与玻璃体之间,起到支撑和缓冲作用的玻璃体,变得不再稳定,这些液态的玻璃体在眼球运动时,会对视网膜产生牵拉,日复一日,薄弱的视网膜“根基”逐渐动摇,最终导致视网膜与眼球壁分离,这就是可怕的视网膜脱离。
2.脱离的类型与危害:视网膜脱离主要分为孔源性、牵拉性和渗出性三种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为常见,多由于视网膜出现裂孔,液化的玻璃体顺着裂孔流入视网膜下,像水灌进船里一样,使视网膜与眼球壁分离,患者常突然感觉眼前有黑影飘动,随后黑影逐渐扩大,视力迅速减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则是因为玻璃体的牵拉,把视网膜硬生生地撕开,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外伤等有关,病情发展较快,对视力损害严重。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通常是由于眼内炎症、肿瘤等原因,导致视网膜下有液体渗出积聚,虽然相对少见,但同样会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若不及时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三、高危因素——让危机一触即发
1.剧烈运动的“冲击”: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睛就像一个装满精密仪器的易碎品,经不起剧烈运动的折腾。像打篮球、踢足球、蹦极、跳水等剧烈运动,身体在快速移动、跳跃、扭转时,眼球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力和震荡,原本就不稳固的视网膜更容易受到牵拉、撕裂,从而引发视网膜脱离。即使是一些看似轻松的日常活动,如用力咳嗽、用力排便,也会使眼压瞬间升高,对脆弱的视网膜造成威胁,所以高度近视患者在生活中要格外小心,避免这些可能带来“危险”的动作。
2.年龄增长的“雪上加霜”: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睛问题愈发严重。一方面,视网膜本身随着岁月流逝变得更加脆弱,细胞老化、修复能力减弱;另一方面,玻璃体的液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也越来越强。就像一辆老旧的汽车,零件磨损,性能下降,更容易出故障。中老年人中的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呈直线上升,需要更加密切关注眼睛变化,做好防护措施。
3.眼部外伤的“致命一击”:意外总是防不胜防,一次眼部外伤,哪怕是轻微的碰撞、划伤,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来说,都可能是“致命一击”。眼部受伤后,眼球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视网膜可能直接受损、出现裂孔,或者玻璃体的稳定性被打乱,进而引发视网膜脱离。在工作场所、运动场上,佩戴合适的护目镜能有效降低眼部外伤风险,为脆弱的眼睛筑起一道防护墙。
四、预防措施——筑牢护眼防线
1.定期眼部检查:早发现隐患:定期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是高度近视患者预防视网膜脱离的首要任务。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眼压、视力、散瞳眼底检查、眼部B超等检查项目,以便及时发现视网膜的细微变化,如视网膜裂孔、变性区等。这些早期的“小问题”,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若能早期发现,通过激光光凝等简单治疗手段,就能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其发展成严重的视网膜脱离。如同给眼睛安装了一个“安检系统”,时刻保障眼睛的安全。
2.避免剧烈运动:温柔呵护眼睛:既然知道剧烈运动会给眼睛带来巨大风险,高度近视患者就要学会“温柔”对待自己的眼睛。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不会对眼睛造成过大冲击。在运动过程中,也要注意佩戴合适的运动眼镜,防止意外碰撞。生活中的小动作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弯腰低头、用力搬重物等,减少眼压波动,让眼睛在平稳的状态下工作、生活。
3.合理用眼:减轻眼睛负担: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眼睛疲劳,加重近视程度,进而增加视网膜脱离风险。每用眼40-5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看看远处的风景,让眼睛的睫状肌得到放松。使用电子产品时,注意调节屏幕亮度、对比度,保持适当的观看距离,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让眼睛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天。
五、突发应对——抓住救命稻草
1.早期症状识别:争取时间:当视网膜开始出现脱离迹象时,身体会发出一些“警报”。眼前突然出现大量黑影飘动,就像有一群蚊子在眼前飞舞,俗称“飞蚊症”加重;或者眼前有闪光感,尤其是在黑暗环境或眼球转动时,这是因为视网膜受到牵拉,刺激了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向大脑发出异常信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务必高度重视,这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前奏,应立即停止手头的一切活动,尽快前往医院眼科就诊,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诊断和治疗,为挽救视力赢得宝贵时间。
2.紧急就医:分秒必争:视网膜脱离是眼科急症,每拖延一分钟,视力受损就可能加重一分。患者在发现症状后,要迅速选择专业的眼科医院或有眼科急诊的综合医院,不要自行驾车,最好呼叫救护车,确保途中平稳、快速。到达医院后,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医生会根据视网膜脱离的类型、程度,迅速制定手术方案,如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手术的目的是让脱离的视网膜重新复位,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患者要充分信任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开启重获光明的希望之旅。
六、术后护理——助力视力恢复
1.体位调整:辅助复位:对于接受了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患者,术后体位调整十分关键。不同的手术方式要求不同的体位,如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术后通常需要患者保持面向下或特定的俯卧位,这是为了利用硅油的浮力,更好地顶压视网膜,使其贴合在眼球壁上,促进视网膜的完全复位。患者可能需要连续保持这种体位数小时甚至数天,虽然过程辛苦,但这是确保手术成功、视力恢复的重要环节,家人可以给予帮助和支持,准备舒适的支撑设备,让患者尽量坚持。
2.眼部护理:预防感染:术后眼部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要保持眼部清洁,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点眼药水,防止眼部感染。避免揉眼、碰撞眼睛,洗脸时注意不要让水溅入眼内。同时,密切观察眼部有无疼痛、红肿、视力变化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定期到医院复查,医生会根据视网膜的复位情况、眼压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顺利康复,逐渐恢复良好视力。
七、总结
高度近视带来的视网膜脱离风险虽然严峻,但并非无法化解。从定期检查、预防为主,到突发应对、术后护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高度近视患者只要提高警惕,用科学的方法呵护眼睛,就能在这场“视界危机”中站稳脚跟,守护好自己的视力,继续领略这缤纷多彩的世界。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眼睛健康,远离视网膜脱离的阴霾。
(刘晓丹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