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长期卧床病人如何预防血栓?推荐"床上抗栓操"

2025-02-14 13: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长期卧床的病人,无论是因术后恢复、中风偏瘫,还是年老体弱,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健康隐患——血栓。血栓就像血管里的“定时炸弹”,一旦形成并脱落,可能引发脑梗、心梗或肺栓塞等致命疾病。但别担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简单的床上运动,就能有效降低血栓风险。

一、血栓为何偏爱卧床病人?

血栓的形成与血液流动速度、血液黏稠度和血管壁状态密切相关。长期卧床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就像一潭死水容易滋生淤泥一样,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形成血栓。此外,卧床病人常因水分摄入不足、饮食油腻或缺乏运动,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进一步增加血栓风险。

二、预防血栓的五大核心策略

预防血栓需要多管齐下,以下是五项关键措施:

定期变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以通过侧卧、仰卧交替,或轻轻抬腿、屈膝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

主动或被动运动:即使无法自主活动,也可以通过家属协助进行被动运动,如抬腿、屈伸关节等。

物理辅助工具:使用医用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通过外部压力促进血液回流。

合理饮食与药物:低盐低脂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

三、床上抗栓操

以下是一套适合长期卧床患者的“床上抗栓操”,每天进行3-4次,每次10-15分钟。

第一节:踝泵运动——激活“第二心脏”

踝泵运动是预防血栓的经典动作,通过模拟走路时脚踝的屈伸和旋转,激活小腿肌肉泵,促进血液回流。

具体步骤:

足背屈伸:平躺,双腿伸直,缓慢将脚尖向上勾起,保持5秒;再缓慢下压脚尖,保持5秒。重复10次。

足环转:以脚踝为中心,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10圈。

左右摆动:将脚尖向身体外侧摆动,再向内侧摆动,各10次。

注意事项:动作要缓慢、均匀,避免快速用力。

第二节:股四头肌收缩——强化大腿肌肉

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的主要肌肉群,通过收缩练习可以增强肌肉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具体步骤:

绷腿练习:平躺,双腿伸直,绷紧大腿肌肉,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次。

直腿抬高:缓慢抬起一条腿,与床面呈30度角,保持10秒后放下。左右腿交替进行,各10次。

注意事项:抬腿时避免腰部用力,保持呼吸均匀。

第三节:髋关节旋转——活动下肢关节

髋关节旋转可以活动髋关节和膝关节,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具体步骤:

屈膝开合:平躺,双腿屈膝,双脚踩在床上,缓慢将双腿向外打开,再向内并拢。重复10次。

单腿旋转:将一条腿伸直,缓慢向外旋转脚踝,再向内旋转。左右腿交替进行,各10次。

注意事项: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避免拉伤肌肉。

第四节:环抱挤压——促进静脉回流

环抱挤压通过双手自下而上挤压腿部肌肉,模拟“人工按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具体步骤:

小腿挤压:双手环抱小腿,从脚踝开始,缓慢向上挤压至膝盖,再放松。重复10次。

大腿挤压:双手环抱大腿,从膝盖开始,缓慢向上挤压至大腿根部,再放松。重复10次。

注意事项:挤压时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

第五节:深呼吸与咳嗽——辅助血液回流

深呼吸和咳嗽可以增加胸腔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具体步骤:

深呼吸:平躺,缓慢吸气至腹部隆起,再缓慢呼气至腹部凹陷。重复10次。

咳嗽练习:深吸气后,用力咳嗽3次,每次咳嗽间隔2秒。

注意事项:咳嗽时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引起不适。

四、抗栓操的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初次练习时,动作幅度和次数可适当减少,逐渐增加强度。

避免疼痛: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结合其他措施:抗栓操需与定期翻身、充足饮水、物理辅助工具等措施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定期复查: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血栓风险。

五、日常生活中的防栓小贴士

饮食调整: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保持水分:每天饮用2000毫升左右的水,避免血液浓缩。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风险。

心理调节:长期卧床可能导致焦虑或抑郁,保持积极心态有助于身体恢复。

血栓虽可怕,但预防并不难。通过科学的“床上抗栓操”和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长期卧床的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栓风险。

(常琳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