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吃枣夹核桃卡住喉咙?急救黄金 1 分钟该这样做

2025-03-21 19: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异物卡喉有多危险?黄金 1 分钟决定生死
上周邻居王阿姨吃枣夹核桃时,突然捂着脖子说不出话,脸色瞬间发紫。幸好儿子学过急救,1 分钟内用海姆立克法排出了核桃碎块,才避免了悲剧。这类因「吃东西卡住喉咙」的意外,每年在我国导致数千人死亡,其中老人和儿童占比超 70%。

为什么卡喉如此凶险? 人的气道直径只有 2-3 厘米,一颗枣核或核桃碎块就能完全堵塞。当异物卡住时,肺部无法吸入氧气,大脑会在 4-6 分钟内开始缺氧坏死,超过 10 分钟死亡率高达 90%。而救护车平均到达时间约 15 分钟 ——这意味着,自救互救的「黄金 1 分钟」是救命的唯一机会。

二、3 秒判断是否卡喉:这 2 个信号千万别忽视
卡喉时,患者通常无法说话、咳嗽或呼吸,旁人很容易误以为是「呛到」而延误急救。记住这 2 个关键信号,快速判断是否需要紧急施救:

· 典型症状:手不由自主抓住脖子(「窒息手势」),嘴唇、指甲发紫,脸色苍白或涨红,眼睛瞪大、表情痛苦。

· 危险信号:剧烈咳嗽后突然「无声」,呼吸时发出尖锐的「嘶嘶」声,或完全无法发出声音 —— 此时气道已严重阻塞,必须立刻急救!

三、海姆立克急救法:1 分钟学会 3 种人群的救命操作
(一)成人 / 儿童急救:「剪刀石头布」口诀超简单
适用对象:1 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意识清醒但无法呼吸。

操作步骤(以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为例):

1. 剪刀步:双腿分开跪在患者身后,膝盖顶住他的臀部(或让患者站立,施救者站在身后)。

1. 石头拳:一手握拳,拇指关节顶住患者肚脐上方 2 横指(剑突下方),避开肋骨和胸骨。

1. 布包拳: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用力向上、向内冲击腹部,每秒 1 次,直到异物排出。

关键技巧:冲击时手臂要伸直,用腰部力量发力,类似「抱摔」的动作,而不是「拍打」。可想象自己正在「用拳头把异物从喉咙里拽出来」。

(二)婴儿急救:2 个动作交替进行
适用对象:1 岁以下婴儿。

注意:婴儿不能用成人的海姆立克法,以免损伤内脏!

正确操作:

· 第一步:背部拍击

让婴儿趴在施救者前臂上,头部低于身体,另一手固定后颈。用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连续拍打 5 次,力度适中(类似拍嗝,但更有力)。

· 第二步:胸部按压

若拍击后异物未排出,翻转婴儿仰卧,用两指在乳头连线下方按压胸部 5 次,深度约 4 厘米,速度每秒 1 次。

循环操作:拍背和按压交替进行,直到婴儿咳出异物或失去意识(此时立即拨打 120 并开始心肺复苏)。

(三)自救:2 种方法帮自己「撞出」异物
适用场景:独自一人卡住,无法呼救时。

· 方法 1:腹部冲击法

一手握拳顶住肚脐上方,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或用椅背、桌角顶住腹部,用力撞击。

· 方法 2:海姆立克辅助法

找一把带靠背的椅子,将上腹部压在椅背上缘,身体用力向下、向前冲击,利用椅背的力量挤压腹部。

四、这些急救误区千万别踩!做错可能更危险
错误 1:使劲拍背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拍背帮他咳出来」,但卡喉时气道已堵塞,拍背可能让异物越卡越紧,尤其对婴儿危害极大。

错误 2:喂水 / 吞饭团
有人认为「喝水冲下去」或「吞饭团噎下去」能解决问题,但液体无法冲开固体异物,饭团反而会挤压异物,加重阻塞。曾有案例显示,用饭团噎枣核导致异物刺穿食道,危及生命。

错误 3:用手乱抠
盲目伸手去抠异物,可能把异物推得更深,还会刺激喉咙引发呕吐,增加窒息风险。除非能直接看到异物(如在口腔前端),否则不要用手指去掏。

五、吃枣夹核桃如何避免卡喉?4 个细节要记牢
1. 提前处理食物:去核、切碎更安全
· 给老人和小孩吃枣夹核桃时,先把枣核取出,核桃掰成小块(直径不超过 1 厘米),或碾碎拌入粥中。

· 避免让 3 岁以下儿童直接吃整颗坚果、枣类,这类食物本就属于「高风险异物」。

2. 吃东西时「三不原则」
· 不说话:吃饭时避免聊天、大笑,防止食物误入气道。

· 不跑跳:儿童吃饭时要坐在椅子上,不要边吃边玩。

· 不着急:老人牙齿咀嚼能力弱,吃饭要慢,每口食物咀嚼 20 次以上。

3. 特殊人群重点看护
· 老人:患有帕金森、脑中风等疾病的老人,吞咽功能减弱,建议将坚果磨成粉,混合在米糊中食用。

· 儿童:喂食时专人看护,避免在孩子哭闹、跑跳时喂零食。

4. 家中常备「急救三件套」
· 海姆立克急救图解:贴在厨房、餐厅等显眼位置,全家学习。

· 手电筒:卡喉时可快速查看口腔异物位置(但不建议直接用手抠)。

· 急救电话备忘录:老人手机首页设置 120 快捷拨号,或贴在冰箱上。

六、急救后别大意!这 2 种情况必须立刻就医
即使异物排出,也可能存在隐藏风险:

· 异物残留:部分碎渣可能卡在气管分支,当时无症状,但随后可能引发感染、肺炎。

· 黏膜损伤:急救冲击可能导致食道、喉咙黏膜擦伤,若出现持续胸痛、吞咽困难,需及时检查。

记住:只要发生过卡喉,无论是否排出异物,都建议去医院做喉镜或 CT 检查,排除隐患。

七、最后提醒:1 分钟学会急救,能救全家人的命
气道异物阻塞不像心脏病、中风有前兆,它可能突然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场合。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相当于给家人的生命上了一把「安全锁」。建议花 10 分钟教家里的老人、配偶操作步骤,甚至用玩偶模拟练习 ——关键时刻,你多会一个动作,就可能多救一条命。

(王利娟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