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癫痫持续状态急救:错误塞毛巾导致窒息风险

2025-04-06 20: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快!把毛巾塞进他嘴里!"在某小区广场上,一位癫痫发作的老人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围观人群中有人大喊着递上毛巾。然而,这一看似"保护"的举动,却让老人本就因抽搐而阻塞的呼吸道雪上加霜——几分钟后,急救人员到达时发现,老人已因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最终因缺氧性脑损伤不幸离世。这起悲剧揭示了一个被广泛误解的急救误区:癫痫发作时向口腔塞入异物,不仅无法防止咬舌,反而可能引发窒息、牙齿损伤甚至死亡。

一、癫痫持续状态:比"抽搐"更危险的生死时速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是指癫痫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意识未完全恢复的紧急情况。它是神经科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若未及时干预,每延迟1分钟治疗,脑损伤风险增加12%,死亡率上升3%。

典型表现:

· 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眼球上翻。

· 局灶性发作持续状态:一侧肢体反复抽动,或意识模糊伴自动症(如咂嘴、摸索)。

· 最凶险类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若超过30分钟未控制,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脑水肿、多器官衰竭。

关键数据:

· 我国癫痫患者约900万,其中30%曾经历至少一次癫痫持续状态。

· 院外急救中,72%的施救者会错误地尝试塞入毛巾、手指或压舌板,而这一行为与35%的窒息病例直接相关。

二、塞毛巾的"致命逻辑":三大误区拆解

误区1:"防止咬舌"——用错误方法解决小概率事件

· 现实风险:癫痫发作时咬伤舌头的概率不足1%,且多为舌尖轻微破损,极少导致严重出血或窒息。

· 致命后果: 

· 异物阻塞气道:毛巾碎片、布料纤维可能脱落进入气管,尤其是患者呕吐时,混合胃内容物形成"固体-液体栓塞"。

· 牙齿断裂:成人咬合力可达50公斤,强行塞入硬物(如木筷)可能导致门牙折断,碎片刺入口腔黏膜或消化道。

· 下颌关节脱位:暴力撬开紧闭的牙关可能损伤颞下颌关节,引发长期疼痛。

误区2:"按住肢体"——加剧肌肉损伤与骨折风险

· 错误操作:多人按压患者四肢试图"制止抽搐",或用绳索捆绑。

· 科学真相: 

· 抽搐是大脑异常放电引发的肌肉不自主收缩,外力无法终止,反而可能造成: 

· 肌肉拉伤(尤其是肱二头肌、股四头肌)

· 关节脱位(如肩关节、肘关节)

· 骨折(常见于肱骨、股骨)

误区3:"灌药/灌水"——让危险加倍升级

· 危险行为:趁患者张口时灌入抗癫痫药物、凉水或"偏方"。

· 致命机制: 

· 液体误入气道引发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达18%)。

· 药物刺激咽喉部可能诱发呕吐,进一步增加窒息风险。

· 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注射液)需严格静脉给药,口服无效且可能中毒。

三、科学急救四步法:保护生命比"防止咬舌"更重要

第一步:确保安全,防止二次伤害

· 迅速移开患者周围的硬物、锐器(如椅子、热水瓶)。

· 佩戴手套或用毛巾包裹双手,避免被患者抓伤(发作时可能无意识挥舞肢体)。

· 切记:不要强行拖拽患者至其他地点,移动可能加重脑损伤。

第二步:调整体位,畅通呼吸道

· 将患者缓慢翻转至侧卧位(以右侧卧为例): 

1. 一手托住患者颈部,另一手扶住对侧肩部,轻轻向右侧翻转。

2. 伸展左侧手臂,掌心向上置于头侧,形成"复苏体位"。

3. 弯曲右侧膝盖,防止身体前倾。

· 作用: 

· 防止舌根后坠阻塞气道。

· 允许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避免误吸。

· 数据支持:侧卧位可使窒息风险降低67%。

第三步:记录发作,为医生提供关键信息

· 用手机录制视频(需征得家属同意),重点记录: 

· 发作起始时间、持续时间。

· 抽搐部位(全身/局部)、是否对称。

· 是否有口吐白沫、眼球转动方向等。

· 禁忌:不要遮挡患者面部或关闭灯光,医生需观察肤色变化(如发绀提示缺氧)。

第四步:紧急送医,把握黄金5分钟

· 若发作超过5分钟未停止,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如30分钟内3次以上),立即拨打120。

· 送医途中注意事项: 

· 持续保持侧卧位,定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 不要向患者口中塞入任何物品(包括手指)。

· 若患者佩戴义齿,可轻轻取出防止误吸。

四、预防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与家属的"生存指南"

1. 规律用药,避免漏服

· 70%的癫痫持续状态与突然停药或漏药有关。

· 使用智能药盒(带提醒功能)或手机APP设置服药提醒。

2. 识别诱因,主动规避

· 常见诱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闪光刺激(如游戏、酒吧灯光)、酒精/药物滥用。

· 特殊人群: 

· 女性患者:经期前激素波动可能诱发发作,需提前咨询医生调整用药。

· 老年患者:警惕脑卒中、低血糖等继发性癫痫。

3. 制定应急预案,家庭与学校联动

· 佩戴医疗警示手环(刻有"癫痫患者,请勿塞异物")。

· 向学校、同事普及科学急救知识(可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培训)。

· 随身携带"急救卡",写明用药史、过敏史及紧急联系人。

从塞毛巾的致命误区到侧卧位的生命守护,癫痫急救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血的教训。当目击癫痫发作时,请记住:我们无法阻止大脑的异常放电,但可以用科学的姿势为生命打开呼吸的通道。少一分盲目干预,多一分理性守护,或许就能避免下一个悲剧的发生——因为对于癫痫患者而言,最珍贵的急救不是"防止伤害",而是"尊重生命本身的韧性"。

(任冉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重症监护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