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室上性心动过速:突然“加速”的心跳,你了解多少?

2025-03-18 18: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医生,我的心跳突然快得像要蹦出来!”这是心血管内科门诊中常见的描述。这种突如其来的心跳加速,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在作祟。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室上速每年发病率约为0.36‰,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女性及老年人更易中招。本文将带您揭开这种“心跳风暴”的神秘面纱。

一、心脏电路“短路”:室上速的发病机制

心脏的跳动依赖于精密的电信号传导系统。正常情况下,电信号从窦房结(心脏的“天然起搏器”)出发,经房室结传至心室,驱动心脏规律收缩。而室上速的本质,是心脏传导系统的“电路短路”——电信号在心房或房室交界区形成异常折返环路,导致心跳突然加速至每分钟150-250次。

根据电生理机制,室上速主要分为两类:

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占病例的2/3,多见于女性。其“短路”发生在房室结内部,形成快径与慢径两条传导通路。

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通过显性或隐匿性旁路(如预激综合征)与房室结形成折返环,男性患者比例略高。

二、识别“心跳风暴”:典型症状与危险信号

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经历以下“心跳风暴”:

心悸:心脏剧烈跳动感,伴随焦虑不安,夜间平卧时更明显。

胸闷胸痛:心肌耗氧量激增导致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压榨性胸痛,易被误认为心绞痛。

头晕乏力:脑部供血不足引发视物模糊、站立不稳,严重者出现晕厥。

呼吸困难:肺部循环受阻导致呼吸急促,活动后加重。

面色苍白:外周血管收缩使皮肤血供减少,面色变得毫无血色。

危险信号:若发作时伴随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持续性胸痛,需立即就医,这可能提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存在猝死风险。

三、从急救到根治:分层治疗策略

1. 急性期“刹车”术

物理刺激: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用力呼气)、冷水敷面、刺激咽部诱发恶心,通过激活迷走神经减慢心率,成功率约20%-30%。

药物复律:

腺苷:国际指南首选,6-12毫克快速静脉注射,30秒内起效,但可能引发短暂胸闷、面部潮红。

维拉帕米:钙通道阻滞剂,5毫克静脉注射,10分钟后可重复,禁用于心功能不全者。

普罗帕酮:70毫克静脉注射,对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安全有效。

电复律: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休克时,需立即电击终止心动过速。

2. 长期管理方案

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向心脏异常通路释放射频能量,破坏“短路”区域,根治率达95%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

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䓬)可用于预防发作,但需长期服药并监测副作用。

起搏器植入:仅适用于合并严重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的特殊病例。

四、预防胜于治疗:生活方式的“护心法则”

1.规避诱因:

避免过量咖啡因、酒精摄入。

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学会压力管理,冥想、深呼吸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2.定期筛查:

家族中有心律失常病史者,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预激综合征患者需定期评估旁路传导风险。

3.疾病管理: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基础疾病。

避免使用可能诱发室上速的药物(如某些抗抑郁药、平喘药)。

五、科学认知,告别恐慌

室上速虽发作突然,但绝大多数情况可防可控。关键在于:

及时识别症状:记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规范治疗:射频消融术已纳入医保,多数患者可根治。

心理调适:焦虑会加重症状,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心理负担。

六、结语

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是生命的乐章,而室上速不过是其中不和谐的插曲。通过科学管理,我们完全能让心跳回归平稳的节奏,继续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

(张环 息县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