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管的“求救信号”,你读懂了吗?——周围血管病早期症状揭秘

2025-04-13 11: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我们的健康常常像一盏微弱的灯光,容易被忽视,直到它突然熄灭,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血管作为生命的输送管道,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质量。当血管出现问题时,身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了解并识别这些信号,对于及早发现并治疗周围血管病至关重要。

一、胸闷压迫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预警

长时间保持坐姿后突然起身,或爬楼梯、提重物时,胸部出现重物压迫般的闷痛,持续数分钟后缓解,平躺休息后有所减轻。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心脏血管疾病的重要预警信号。

二、突发性视野缺损:高血压患者的警钟

单侧眼睛突然出现黑影遮挡,视物模糊,如同透过毛玻璃观察,持续时间从十几秒到半小时不等。高血压患者尤其应警惕这一现象,它可能反映视网膜动脉供血异常,是脑血管病变的早期信号。

三、间歇性行走障碍:下肢动脉狭窄的提示

行走约200米后,小腿肌肉出现酸胀疼痛,原地站立休息3-5分钟后可继续行走,但相同距离后症状复发。这种循环现象提示下肢动脉可能存在阶段性狭窄,常见于长期吸烟者,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表现。

四、非对称性肢体温度差:外周动脉堵塞的线索

单手或单侧脚掌持续发凉,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也难以回暖。触摸时可感知两侧肢体存在明显温差,持续超过两周应考虑外周动脉堵塞可能。这一症状往往被忽视,但它是血管病变的重要线索。

五、晨起枕部钝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信号

清晨醒后枕骨部位出现闷痛感,伴随颈部僵硬,起床活动1小时后逐渐消失。这种特殊类型的头痛可能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关,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者,是颈椎病和脑血管病变的双重预警。

六、餐后心慌气促:心血管高危人群的警报

饱食后出现心跳加速、呼吸费力,静坐状态下心率超过100次/分钟。这一情况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较为典型,因消化过程加重心脏负担而诱发症状。及时识别并就医,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七、夜间下肢痉挛:静脉回流受阻的提示

入睡后小腿肌肉突发抽筋,需坐起按摩才能缓解。区别于普通缺钙性抽筋,这种痉挛多发生在特定体位,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记录发作时的肢体姿势,有助于医生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八、突发性味觉减退:舌咽神经供血异常的信号

无感冒症状情况下,突然对咸味敏感度下降,常伴口腔金属味觉。这种异常可能反映舌咽神经供血异常,约12%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出现过类似症状。及时识别并就医,有助于预防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与自我管理

交替冷热水淋浴法:促进循环,水温控制在38℃与25℃之间交替,每次温差刺激不超过30秒,每日早晚各一次。

饮食调整:增加深海鱼类摄入,每周至少食用三次巴掌大小的三文鱼或青花鱼,其含有的ω-3脂肪酸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

药物准备:家庭常备硝酸甘油喷雾剂,放置在床头、客厅等触手可及处,注意药物有效期并及时更换。

紧急情况应对

突然发生的单侧肢体无力或说话时出现不可控的流涎现象,这两种体征往往预示重大血管事件,需立即就医。

了解并识别血管的“求救信号”,是我们守护健康的重要一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发现并治疗周围血管病,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之河。

(李冉 南阳市中医院 普通外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