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这一因尿酸代谢异常引发的疾病,以关节剧烈疼痛、红肿为典型症状,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常见代谢性疾病。其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缓解期两个阶段,用药策略截然不同。若在急性期错误使用降尿酸药物,或慢性期忽视规范治疗,均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本文将结合最新临床指南与权威研究,系统解析痛风急性期与慢性期的用药原则,帮助患者科学管理疾病。
一、急性发作期:抗炎镇痛是核心,降尿酸药是禁忌
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局部尿酸盐结晶引发剧烈炎症反应,此时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快速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切记:急性期不可启动降尿酸治疗,否则可能因血尿酸波动诱发“转移性痛风”,导致更多关节受累。
(一)一线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和疼痛。
常用药物:
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依托考昔(胃肠道副作用较小,适合老年患者或合并消化道溃疡者)。
非选择性NSAIDs:双氯芬酸钠、布洛芬、洛索洛芬钠(需与胃黏膜保护剂联用,预防消化道出血)。
用药要点:
尽早使用:发作后24小时内服药效果最佳,可显著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足量足疗程:例如,依托考昔120mg/日,连用3-5天;布洛芬400-600mg/次,每6-8小时一次。
禁忌症:严重心肾功能不全、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禁用。
(二)特效药:秋水仙碱
作用机制:抑制微管聚合,干扰中性粒细胞趋化,从而阻断炎症反应。
用药方案:
低剂量疗法(推荐):首剂1.0mg,1小时后追加0.5mg,12小时后改为0.5mg/次,每日1-3次,直至症状缓解。
传统高剂量疗法(已淘汰):每小时0.5mg,直至出现腹泻(易导致严重胃肠道反应)。
注意事项:
用药后48小时内效果最佳,超过36小时疗效显著下降。
常见副作用:腹泻(发生率约40%)、恶心、呕吐,出现症状需减量或停药。
禁忌症:严重肾功能不全、骨髓抑制患者禁用。
(三)强效抗炎:糖皮质激素
适用场景:
对NSAIDs和秋水仙碱不耐受或疗效不佳者。
合并多关节受累或肾功能不全者。
常用方案:
口服:泼尼松30-40mg/日,连用5-10天,逐渐减量。
关节腔注射:得宝松(复方倍他米松)1支,直接作用于病灶,快速缓解疼痛。
风险警示:
长期使用可能诱发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疗程。
避免突然停药,需逐步减量以防止“反跳现象”。
(四)辅助治疗:局部用药与碱化尿液
外用药物:双氯芬酸钠凝胶、扶他林乳膏,可缓解局部疼痛,减少口服药剂量。
冷敷:发作期可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减轻肿胀。
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小苏打)0.5-1.0g/次,每日3次,使晨尿pH维持在6.2-6.9,促进尿酸排泄,预防肾结石。
二、慢性缓解期:降尿酸是根本,预防复发是关键
急性期症状缓解后,需立即启动降尿酸治疗,将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有痛风石者需<300μmol/L),以溶解尿酸盐结晶、预防复发。
(一)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醇
机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合成。
用法:初始剂量50-100mg/日,每2-4周增至200-300mg/日,最大剂量600mg/日。
注意事项:
用药前需检测HLA-B*5801基因(亚洲人群阳性率约6%-8%),阳性者禁用以避免严重过敏反应(如剥脱性皮炎)。
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
非布司他
机制:选择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降尿酸效果强于别嘌醇。
用法:40-80mg/日,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
FDA黑框警告:可能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需谨慎评估。
避免与硫唑嘌呤、巯嘌呤联用。
(二)促进尿酸排泄药
苯溴马隆
机制: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
用法:25-100mg/日,晨起顿服。
注意事项:
禁用于肾结石患者(可能加重结石形成)。
用药期间需大量饮水(每日>2000ml),并碱化尿液。
丙磺舒
机制:抑制尿酸重吸收,促进排泄。
用法:0.25-0.5g/次,每日2次。
注意事项:
需与碳酸氢钠联用碱化尿液。
避免与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经肾排泄的药物联用。
(三)新型药物:尿酸氧化酶
代表药物:拉布立酶、聚乙二醇尿酸酶。
适用场景:难治性痛风或传统药物疗效不佳者。
注意事项:
需严格冷藏保存,价格昂贵。
可能诱发过敏反应,用药前需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
三、特殊人群用药调整
肾功能不全者: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可选用非布司他、苯溴马隆(需密切监测肾功能)。
严重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禁用苯溴马隆,优先选择非布司他或小剂量别嘌醇。
老年人:
避免使用NSAIDs(增加消化道出血、心血管事件风险),优先选择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
降尿酸治疗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
合并心血管疾病者:
慎用非布司他,优先选择别嘌醇或苯溴马隆。
糖皮质激素需短疗程、小剂量使用。
四、生活管理:药物之外的“第二战场”
饮食控制:
严格禁忌:动物内脏、浓肉汤、啤酒、白酒。
限量摄入:红肉(每日<50g)、海鲜(尤其贝类)。
鼓励食用:低脂乳制品、鸡蛋、新鲜蔬菜(除菠菜、芦笋等高嘌呤蔬菜)。
饮水建议:每日饮水量>2000ml,以白开水、淡茶水为主,避免含糖饮料。
运动指导:
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痛风发作。
肥胖者需减重(BMI控制在18.5-23.9kg/m²)。
五、常见误区澄清
误区一:“痛风发作时热敷能缓解疼痛”
真相:热敷会加重局部充血水肿,应冷敷而非热敷。
误区二:“血尿酸正常后即可停药”
真相:降尿酸治疗需长期维持,擅自停药可能导致尿酸反弹,诱发痛风发作。
误区三:“所有豆制品均需禁忌”
真相:豆制品中的嘌呤在加工过程中部分流失,适量食用豆腐、豆浆(每日<100g)对血尿酸影响较小。
六、结语:科学用药,告别“痛”风人生
痛风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急性期需快速抗炎镇痛,慢性期需规范降尿酸,两者缺一不可。患者应在风湿免疫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方案,定期监测血尿酸、肝肾功能等指标,同时配合生活方式调整。记住:痛风可防可控,科学管理是关键!从今天起,用知识武装自己,向痛风说“不”!
(关燕 许昌龙耀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