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精密运作体系中,肝脏宛如一座默默耕耘的“化学工厂”,承担着解毒、代谢、合成等诸多关键职能,却常常在受损初期隐匿病情,待症状显现时,可能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故而被医学界称为“沉默之殇”。肝癌,作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并非无迹可寻,诸多日常习惯恰似隐藏在暗处的“推手”,将肝脏一步步拖入病变深渊。
首当其冲的便是长期酗酒。酒的主要成分乙醇,进入人体后需经肝脏代谢,大量饮酒时,肝脏负荷骤增,如同疲惫不堪的工人被强行分配超量任务。乙醇先在乙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乙醛,这乙醛可是个“破坏狂”,它会攻击肝细胞内的关键结构,如线粒体、微管等,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与修复机制,引发肝细胞变性、坏死;长期反复刺激下,肝细胞再生紊乱,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发展为酒精性肝病,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一路恶化至肝硬化,而肝硬化正是肝癌的重要前身,据统计,约80% - 90% 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会进展为肝癌,足见酗酒危害之甚。
不良饮食习惯也是肝癌“帮凶”。一方面,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像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易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诱发肥胖,而肥胖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主要因素。大量脂肪在肝脏沉积,会引起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释放,持续损伤肝细胞,促使肝脏从单纯性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迈进,增加癌变风险;另一方面,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堪称肝脏“头号刺客”,常见于发霉的花生、玉米、大米等谷物中,这种毒素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它能与肝细胞 DNA 结合,造成基因突变,直接破坏肝细胞生长调控机制,诱发肝癌细胞诞生,哪怕微量摄入,日积月累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再者,熬夜成了现代生活常态,却也在悄然侵蚀肝脏健康。夜间本是肝脏休养生息、排毒代谢的黄金时段,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肝脏夜间自我修复与解毒功能。睡眠不足致使机体免疫力下降,肝脏抵御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能力减弱,若本身携带乙肝病毒等,病毒更易在肝脏兴风作浪,加速肝细胞损伤;同时,熬夜引发的内分泌紊乱,会干扰肝脏正常代谢激素等功能,使得肝脏负担加重,长此以往,为肝癌发生埋下隐患。
还有不可忽视的药物滥用问题。是药三分毒,很多药物都需要经肝脏代谢转化,一些民众稍有不适便自行买药服用,或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延长用药疗程,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部分中草药等不合理使用,都可能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损害。例如某些抗生素过量使用会引发肝脏炎症,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草药可能导致肾损伤连带肝损伤,这些药物性肝损伤若频繁发生,肝脏反复修复过程中极易出现纤维化病变,提升肝癌登场概率。
另外,情绪压抑、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同样伤肝。中医讲“肝主疏泄”,不良情绪会使肝气郁结,气血不畅,肝脏代谢功能受影响;从西医角度看,精神压力过大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肝脏的调节,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机体抗癌能力下降,让潜伏的肝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肝癌虽悄无声息,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就能构筑坚实防线。戒酒限酒、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合理用药、保持乐观心态,这些看似简单日常之举,实则是守护肝脏、远离肝癌的关键密钥,莫让肝脏在不知不觉中坠入“沉默之殇”的黑暗深渊。
(王冬宇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