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见的外眼疾病中,麦粒肿和霰粒肿犹如一对“双胞胎”,常常让人混淆不清。它们都表现为眼睑部位的肿块或肿胀,给患者带来不适与困扰,但实则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从发病原因来看,麦粒肿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致,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当人体抵抗力下降,如熬夜、过度用眼、不注意眼部卫生时,细菌容易侵入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汗腺,引发急性化脓性炎症。而霰粒肿则是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简单来说,麦粒肿是细菌感染的“突袭”,霰粒肿则是睑板腺堵塞后的一种“内乱”。
二者的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麦粒肿起病较急,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明显。病变初起时,眼睑局部呈红肿、压痛的小硬结,可触及明显压痛,随着病情发展,硬结逐渐软化,形成黄白色脓点,可自行破溃排出脓液。麦粒肿来势汹汹,患者往往能清晰感受到疼痛加剧的过程。霰粒肿则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大小不一,无疼痛,与皮肤无粘连,可移动,仅有沉重感或压迫感。它就像是一个悄然生长的“小疙瘩”,不声不响地存在于眼睑之中。
在体征方面,麦粒肿的红肿范围通常较小,局限于病变的睫毛毛囊或腺体处,相应部位睫毛根部常出现充血、水肿。霰粒肿的肿块则位于睑板腺内,边界清楚,表面光滑,相应睑结膜面呈紫红色或灰红色病灶,一般无充血扩瞳现象。
治疗方法的选择也因二者的差异而不同。麦粒肿早期可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同时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控制感染。若脓肿形成,则需切开排脓,引流出脓液以促进愈合。霰粒肿早期可通过热敷、按摩等方法,尝试促使睑板腺分泌物排出,缓解堵塞。对于较大或长期不消退的霰粒肿,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切除,刮除囊壁,防止复发。
日常生活中,预防这两种疾病的措施也有共通之处。都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不洁双手揉眼;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用眼,增强身体抵抗力;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但针对麦粒肿,更需注意避免眼部受伤,防止细菌入侵;对于霰粒肿,则要关注睑板腺健康,可适当进行眼部按摩,促进睑板腺分泌物排出。
麦粒肿和霰粒肿虽相似,但只要抓住病因、症状、体征和治疗的关键区别,就能准确辨别。无论是麦粒肿的“急风骤雨”式发病,还是霰粒肿的“悄无声息”式生长,了解它们的特性,才能在面对这些外眼病时从容应对,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让眼睛尽快恢复健康。毕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守护好这扇窗,才能清晰眺望世界。
(孟慧丽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习乡卫生院 眼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