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哗哗流别慌,先搞懂“出血”的脾气
切菜时手一滑,菜刀在手指上划了个口子,血珠瞬间冒出来;打篮球被撞破膝盖,伤口渗出血水染红了袜子;甚至走路绊倒,手肘蹭破块皮,血顺着胳膊往下滴——外伤出血这事儿,谁都可能遇上。
出血看起来吓人,但并非都要命。作为急诊科医生,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外伤出血,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有人手指被刀划伤,因为不会止血,一路滴着血跑到医院,本来简单包扎就能好,却因为失血过多差点晕倒。
其实止血就像“关水龙头”,找到正确的“阀门”(止血点),轻轻一按就能见效。但很多人慌起来乱捂乱按,不仅止不住血,还可能把伤口弄脏,增加感染风险。
二、出血分“三六九等”,止血方法不一样
别以为出血都是一个样,不同的伤口,出血的“脾气”不同,止血的法子也不一样。
1. 毛细血管出血:像“渗水”,最简单
伤口表面渗血,血珠慢慢冒出来,颜色鲜红,量很少——这是毛细血管出血(比如擦伤、蹭破皮)。这种出血最温柔,通常不用特殊处理,用干净的纱布或纸巾按住伤口,几分钟就会自己凝固。
就像脸上划了个小口子,按住一会儿就不流血了,顶多结个小血痂。这种出血不用慌,保持伤口干净就行。
2. 静脉出血:像“流水”,按压伤口能止住
伤口处血液缓缓流出,颜色暗红,量比毛细血管出血多——这是静脉出血(比如刀割伤、静脉血管破裂)。静脉压力低,出血速度慢,只要用干净的布(纱布、毛巾,甚至干净的衣服)直接按住伤口,用力压住,5-10分钟就能止血。
按住时别松手“看看止没止住”,频繁松手会让刚形成的血痂脱落,重新出血。正确的做法是:一直按住,直到确定不出血了再松开。
3. 动脉出血:像“喷血”,必须找“止血点”
最危险的是动脉出血:血液会一股股喷出来,颜色鲜红,量多且急(比如砍伤、动脉血管破裂)。动脉压力高,出血速度快,几分钟内就可能失血过多休克,这时候光按伤口没用,必须找到“止血点”(动脉靠近皮肤的地方),用力压住,才能止住血。
比如手臂动脉出血,要按手肘内侧的“肱动脉”;大腿动脉出血,要按腹股沟的“股动脉”。这些止血点就像“总阀门”,压住了,血液就流不到伤口处了。
三、记住这几个“黄金止血点”,关键时刻能救命
动脉出血时,光按伤口止不住,必须按住靠近心脏一侧的动脉止血点。记住这几个最常用的,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
1. 手部出血:按手腕内侧的“桡动脉”
手掌、手指出血,除了按住伤口,还要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住受伤手腕内侧(靠近大拇指一侧)的动脉——能摸到跳动的地方就是桡动脉。用力压住,让跳动感消失,这样能减少手部的血液供应,帮助止血。
比如切菜切到手指,鲜血直流,按住伤口的同时,另一只手按住手腕的桡动脉,止血速度会快很多。
2. 前臂出血:按手肘内侧的“肱动脉”
前臂(小臂)出血,用拇指按住手肘内侧的凹槽处(弯曲手肘时更明显),这里是肱动脉的位置。按住时稍微用力向骨头方向压,能阻断前臂的动脉血流,配合伤口按压,止血效果更好。
有个工人被铁片划伤前臂,动脉出血,同事按住他的肱动脉,同时用布按住伤口,为抢救争取了时间——这个止血点,每个家庭都该知道。
3. 大腿出血:按腹股沟的“股动脉”
大腿或小腿出血,尤其是靠近大腿根部的伤口,要按住腹股沟(大腿根内侧)的股动脉。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住腹股沟中点(能摸到明显跳动的地方),压向骨头方向,直到出血停止。
股动脉是下肢最粗的动脉,出血时必须用力压(可能要用身体重量压),不然止不住。记住:大腿动脉出血,每延迟1分钟,危险就增加一分。
4. 头部、颈部出血:直接按压+加压包扎
头部、颈部血管丰富,但因为位置特殊,没有明确的“止血点”。头部出血,直接用干净的布按住伤口,用力压;颈部出血要小心,别用力过猛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用纱布轻轻按住伤口,同时尽快送医院。
颈部有颈动脉,但不能随便压(可能影响大脑供血),所以颈部出血以按压伤口为主,同时快速就医。
四、止血的正确步骤:分分钟搞定,不用慌
不管哪种出血,记住“止血四步法”,简单有效:
第一步:清洁伤口周围(如果条件允许)
如果伤口周围有dirt(dirt改为“脏东西”),用干净的水(矿泉水、凉开水)冲一下,别用酒精、碘伏直接浇伤口(会刺激组织,影响愈合)。如果没有水,直接止血,别纠结“干净不干净”——先止住血,再处理感染问题。
第二步:直接按压伤口(静脉、毛细血管出血适用)
用干净的纱布(没有的话用干净的毛巾、衣服)盖住伤口,用手掌或手指用力按住,力度以能止住血为宜(别太轻,也别用力到压伤组织)。按住后保持不动,至少5分钟(动脉出血可能需要10-15分钟)。
第三步:加压包扎(止住血后)
血止住后,用纱布(或干净的布)包裹伤口,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紧(别太紧,不然会影响血液循环),目的是保护伤口,防止再次出血。包扎后检查手指/脚趾颜色:如果变紫、发麻,说明太松或太紧,需要调整。
第四步:抬高伤肢(辅助止血)
把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比如手臂出血,举过头顶;腿部出血,垫高腿部),利用重力减少血流到伤口,帮助止血。
如果是动脉出血,在做这些的同时,一定要按住对应的“止血点”,两者结合才能快速止血。
五、这些错误止血法,千万别犯
止血时犯这些错,可能让情况更糟:
1. 用泥土、香灰敷伤口:农村有人信这个,结果伤口感染化脓,甚至引发败血症——这些东西有大量细菌,只会加重感染。
2. 在伤口上涂酒精、碘伏:这些消毒液会杀死伤口组织细胞,影响愈合,正确的做法是:清洁伤口周围,伤口内别涂。
3. 止血带绑太久:有人用绳子、皮带当止血带,绑住肢体止血,结果忘了松开,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尤其是超过1小时)。非专业人士尽量别用止血带,除非动脉大出血,且知道正确用法(每30分钟松开1分钟,避免肢体坏死)。
4. 频繁松开看伤口:按住伤口时反复松手查看,会破坏血痂,延长止血时间——要么不松,松了就重新计时按压。
六、止血后,这些情况必须去医院
止住血不代表没事,出现这些情况,必须及时去医院:
1. 伤口很深(比如能看到脂肪、肌肉),可能需要缝合;
2. 被生锈的东西划伤(比如铁钉、铁片),需要打破伤风针;
3. 伤口很大、很长,自己无法包扎;
4. 止血后又重新出血,或者伤口周围红肿、疼痛、流脓(感染迹象);
5. 被动物咬伤、蜇伤(可能有特殊感染风险)。
总结:止血不难,找对方法是关键
外伤出血看起来可怕,但只要分清出血类型,用对方法,大多数都能快速止住。毛细血管、静脉出血,直接按住伤口就行;动脉出血,记住“止血点”,按住总阀门。
别信那些“涂泥土、用香灰”的土方法,干净按压、及时就医才是正道。记住:止血的黄金时间是前5分钟,冷静处理,比慌乱更重要——毕竟,止住血,才能赢得救治时间。
(刘海涛 郑州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