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被鱼刺卡喉别喝醋,急诊科有更靠谱的招

2023-09-20 20: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鱼刺卡喉:餐桌上的“潜伏者”,疼起来能让人跳脚

清蒸鱼刚端上桌,夹一筷子最嫩的鱼腹肉,还没细嚼就急着咽——喉咙里突然像扎了根细针,咽口水都能疼得人龇牙咧嘴。这滋味,爱吃鱼的人多少都尝过。

被鱼刺卡喉的难受劲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轻的像有根头发丝在喉咙里蹭来蹭去,重的咽口唾沫都像吞刀片。作为急诊科医生,每年从患者喉咙里“钓”出的鱼刺能装满一小盒。见过最惊险的案例:有人卡了根小鱼刺,硬吞馒头把鱼刺怼进了食道,最后得全麻开刀才取出来。

但比鱼刺更可怕的,是那些流传甚广的“土方法”。喝醋、吞馒头、咽韭菜……这些操作看似“立竿见影”,实则可能把小麻烦变成大问题。

二、喝醋吞馒头?这些“土方法”全是坑

被鱼刺卡喉后,家里长辈总说“喝点醋软化鱼刺”“吞个馒头把鱼刺带下去”。但在医生眼里,这些方法不仅没用,还可能帮倒忙。

1. 喝醋:酸得烧心,刺没变软

有人仰头灌半瓶醋,觉得“酸能腐蚀鱼刺”。实际上,醋里的醋酸浓度太低(也就3%-5%),根本软化不了鱼刺。喉咙和食道的黏膜很娇嫩,醋的刺激会让黏膜充血水肿,本来只是扎了根小刺,结果变成“喉咙被酸灼伤”,疼得更厉害。

更糟的是,喝醋时不停吞咽,可能让鱼刺扎得更深。见过一个大爷,卡了根鲫鱼刺,硬灌两碗醋,鱼刺没下去,食道黏膜倒被烧得发炎,连喝水都疼——这哪是治病,分明是“二次伤害”。

2. 吞馒头:可能把鱼刺推得更深

“吞个馒头,用食物把鱼刺带下去”——这是最危险的操作。鱼刺像根小针,馒头硬咽下去,可能把鱼刺往食道深处推,甚至刺穿食道黏膜,扎到周围的血管、气管。

食道旁边有主动脉弓(人体最粗的血管),一旦鱼刺扎破血管,会引发大出血,几分钟内就可能休克。每年都有因吞馒头导致鱼刺刺穿血管的病例,抢救都来不及——别拿生命赌“鱼刺能被带下去”。

3. 用手抠、咽韭菜:越折腾越麻烦

有人伸手往喉咙里抠,指甲划伤黏膜,疼得更厉害;还有人信“咽韭菜能裹住鱼刺”,一大把韭菜没嚼烂就往下咽,结果韭菜没裹住鱼刺,反而把喉咙堵得更厉害。

这些操作只会让鱼刺的位置更隐蔽,增加医生取刺的难度。有个小伙子,卡了根小鱼刺,硬咽韭菜后,鱼刺扎进扁桃体隐窝,医生用喉镜找了半小时才发现——本来5分钟能解决的事,愣是折腾成半小时。

三、鱼刺爱扎这三个地方,越往下越危险

鱼刺在喉咙里的位置,决定了处理难度和危险程度。最常见的三个“藏身地”是:

1. 扁桃体:张开嘴能看到的“小肉球”,鱼刺扎在这里最容易发现,也最好取。对着镜子看,说不定能看到白色的鱼刺尖,轻轻一拔就出来。

2. 舌根、会厌谷:舌头根部和喉咙交界处的凹陷,这里神经敏感,扎了鱼刺会疼得厉害,但自己看不见,得医生用喉镜找。

3. 食道:鱼刺掉进食道,就麻烦了。食道有三个狭窄处,鱼刺容易卡在那里,可能引发食道炎、穿孔,甚至扎破血管——这种情况必须用胃镜或食道镜取,不能拖延。

越往下的鱼刺越危险。卡在扁桃体的鱼刺,拖几天最多发炎;卡在食道的鱼刺,拖24小时就可能穿孔,拖到72小时,感染风险会翻倍。

四、正确处理步骤:三步搞定,安全不折腾

别再信土方法了,急诊科医生教你正确的处理方式,简单三步,安全又有效:

第一步:停嘴,别再吞咽

被鱼刺卡到后,第一时间放下筷子,别再吃东西、喝水,更别尝试吞馒头、咽韭菜。安静坐下,轻轻咽几次口水,感受鱼刺的位置:是在喉咙口(张开嘴能感觉到),还是在喉咙深处(咽口水时才疼)。

减少吞咽动作,能避免鱼刺扎得更深。很多人越疼越想咽口水,结果越咽越疼——这时候“不动”比“乱动”更重要。

第二步:试着咳嗽,浅刺可能自己出来

如果鱼刺位置比较浅(靠近喉咙口),可以轻轻咳嗽几声。咳嗽产生的气流,可能把表浅的小鱼刺冲出来。注意别用力猛咳,太用力可能让喉咙充血,反而看不清鱼刺。

有个小朋友卡了根小鱼刺,妈妈让他轻轻咳了两下,鱼刺就随着痰液出来了——有时候最简单的方法反而最管用。

第三步:及时就医,让医生来“捕鱼”

如果咳嗽没用,或者感觉鱼刺在喉咙深处,别犹豫,赶紧去医院急诊科或耳鼻喉科。医生有专业工具:

1. 间接喉镜:医生用小镜子照喉咙,能看到扁桃体、舌根的鱼刺,用细长的镊子一夹就出来,全程1分钟搞定;

2. 电子喉镜:如果间接喉镜看不清(比如鱼刺在会厌谷),就用电子喉镜(一根细管子,前端有摄像头)伸到喉咙里,精准找到鱼刺,再用特制钳子取出来,会喷点麻药,不疼;

3. 胃镜或食道镜:鱼刺掉进食道,就得用胃镜或食道镜取,需要空腹,可能打麻药,虽然麻烦,但能安全取出鱼刺。

别觉得“小题大做”,卡刺后6小时内就医,取刺最简单;超过24小时,可能引发感染,取刺难度也会增加。

五、这些情况必须马上去医院,别拖延

不是所有鱼刺都能等“自己好”,出现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去医院:

1. 鱼刺卡了超过24小时,喉咙越来越疼,甚至发烧;

2. 吞咽时胸口疼,可能是鱼刺扎进食道;

3. 咳血、呕血,可能是鱼刺划破血管;

4. 呼吸困难、喉咙发紧,可能是鱼刺堵住气道(这种情况极少见,但很危险)。

六、预防鱼刺卡喉:吃鱼慢一点,比啥都强

最好的处理方式是不被卡刺。教你几个“防刺技巧”:

1. 吃鱼时别说话、不着急,慢慢嚼,尤其注意鱼腹、鱼尾部位(小刺多);

2. 给孩子吃鱼,先挑掉大刺,再把鱼肉压碎检查有没有小刺;

3. 吃鲫鱼、鲤鱼等小刺多的鱼,别大口吞咽,最好用筷子把鱼肉摊开,仔细挑刺;

4. 别信“鱼眼周围没刺”“鱼皮下面没刺”的说法,任何部位都可能有刺。

总结:被鱼刺卡喉,别信土方法,及时就医最靠谱

被鱼刺卡喉不可怕,可怕的是用错方法“雪上加霜”。喝醋、吞馒头、用手抠,这些操作只会让小麻烦变大问题。

记住:被鱼刺卡到后,停止进食、轻轻咳嗽,无效就及时去医院。医生有专业工具,取根鱼刺就像“钓鱼”一样简单。

毕竟,吃鱼是为了享受美味,别让一根小刺坏了心情,更别让它伤了身体——慢慢吃,才能品出鱼的鲜,也能避开刺的疼。

(刘海涛 郑州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