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烧烫伤后冲凉水?时间长短有讲究

2024-04-08 11: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烧烫伤后第一秒,冲凉水是“救命操作”

刚端起的热水杯脱手,滚烫的水顺着胳膊流下来;炒菜时油星溅到脸上,火辣辣的疼立刻窜上来;洗澡时没调好水温,热水直接浇在腿上——烧烫伤发生的瞬间,疼得人恨不得跳起来。

这时候最该做的是什么?不是找牙膏、涂酱油,更不是慌着去医院,而是立刻冲向水龙头,用凉水冲烫伤的地方。作为急诊科医生,每年要处理几百例烧烫伤,见过最可惜的案例:有人被热水烫伤后,先找了牙膏涂抹,结果热力没散出去,烫伤从浅二度变成深二度,留了永久疤痕。

烧烫伤的本质是“热力损伤”,高温会像“小火苗”一样持续灼伤皮肤。冲凉水的作用,就是“快速灭火”,阻止热力往皮肤深处渗透。但冲多久、怎么冲,里面的讲究可不少。

二、冲凉水不是“随便冲冲”,这三个要点必须记牢

烧烫伤后冲凉水,看似简单,实则有“标准操作”。冲不对,不仅没效果,还可能加重损伤。

1. 水温:不冰不烫,接近室温最好

有人觉得“越冰越好”,直接用冰水或冰块敷烫伤处——大错特错。冰水会让皮肤血管剧烈收缩,影响血液循环,反而不利于恢复,还可能冻伤已经受损的皮肤。

正确的水温是15-25℃的凉水(摸起来不冰手,有点凉丝丝的感觉),自来水通常就是这个温度,直接用就行,不用特意调温。

2. 时长:至少冲15分钟,别少于这个数

最关键的是冲够时间。很多人冲3-5分钟,觉得“不那么疼了”就停,其实这时候皮肤深层的热力还没散尽,停了之后疼痛会反弹,损伤还在继续。

必须连续冲15-30分钟,直到疼痛明显减轻、几乎不疼了为止。哪怕烫伤面积小(比如手指被烫),也得冲够15分钟;面积大的(比如胳膊、腿),可以冲20-30分钟。

见过一个小朋友被粥烫伤手背,家长冲了5分钟就停,结果半小时后手背肿得像馒头,起了大水泡——要是多冲10分钟,可能就不会起水泡了。

3. 方式:水流别太急,让水“裹住”烫伤处

冲的时候,用流水轻轻冲洗烫伤部位,别用高压水枪猛冲(会冲破表皮)。如果是四肢烫伤,可以把受伤的地方泡在凉水里(别用盆接水一直泡,要流动的水,或者勤换水);如果是躯干、脸、脖子烫伤,用湿毛巾轻轻敷在上面,每隔1-2分钟换一次毛巾(保持毛巾凉丝丝的)。

冲的时候别摩擦烫伤处,也别用肥皂、洗洁精清洗——这些东西会刺激破损的皮肤,增加感染风险。

三、这些情况不能直接冲凉水,得先做“预处理”

不是所有烧烫伤都能直接冲凉水,这两种特殊情况,得先处理再冲:

1. 烫伤处有衣服覆盖:先剪衣服,再冲凉水

穿衣服的部位被烫伤(比如胳膊被热水烫,还穿着长袖),别直接冲,也别使劲脱衣服——衣服可能和烫伤的皮肤粘在一起,硬脱会扯掉表皮,加重损伤。

正确做法是:先用剪刀小心剪开衣服(别碰到烫伤处),露出烫伤部位后,再用凉水冲。如果衣服已经粘在皮肤上,别硬撕,冲凉水时让水流过衣服和皮肤之间的缝隙,等冷却后再处理。

2. 化学性烧伤(比如被硫酸、烧碱烫):先擦掉化学品,再冲凉水

如果是被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烫伤,不能直接冲凉水。得先用干布轻轻擦掉残留的化学品(注意别来回擦,要朝一个方向擦,避免扩大损伤范围),然后再用大量凉水冲至少30分钟(化学烧伤需要冲更久)。

比如被烧碱烫伤,不擦掉直接冲,化学品会在水里继续腐蚀皮肤;擦掉后再冲,才能彻底清除残留的化学物质。

四、冲完凉水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冲够时间后,烫伤处可能会起水泡、发红,这时候的处理也很关键。

可以做的:轻轻擦干,保护好表皮

l 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别用粗糙的布)轻轻吸干烫伤处的水,别摩擦;

l 如果表皮没破,直接用无菌纱布(药店能买到)松松地盖住,保护伤口;

l 如果是小水泡(直径小于1厘米),别挑破,让它自己吸收,外面盖层纱布就行。

绝对不能做的:这些“土方法”全是坑

冲完凉水后,很多人会用“祖传秘方”处理,结果越弄越糟:

l 涂牙膏、酱油、香油:这些东西不卫生,会污染伤口,还可能堵塞毛孔,让热量散不出去,加重感染风险。医生处理时还得先清洗这些东西,反而增加伤者痛苦。

l 挑破水泡:尤其是大水泡,自己挑破容易感染,还可能留疤。水泡皮是天然的“保护膜”,能防止感染,最好让医生处理。

l 抹药膏(非烧伤专用):别随便涂红霉素软膏、紫药水等,非烧伤专用药膏可能刺激伤口,影响愈合。真要用药,得用专门的烧伤膏(比如湿润烧伤膏,药店有卖),但最好在冲完凉水、医生检查后再用。

有个阿姨,烫伤后冲了10分钟,觉得不够,又涂了厚厚一层牙膏,结果第二天伤口流脓,感染了——这些“土方法”,真不如不处理。

五、这些烧烫伤,冲完凉水必须马上去医院

不是所有烧烫伤都能在家处理。冲完凉水后,出现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去急诊科:

1. 烫伤面积大:成人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自己的手掌,包括手指),儿童超过5个硬币大小,就得去医院;

2. 烫伤深度深:表皮破溃,露出红色创面,疼得厉害;或者创面发白、发黄,几乎不疼(说明损伤到深层组织,神经被破坏了);

3. 特殊部位烫伤:脸、脖子、手脚、会阴部烫伤(这些部位功能重要,容易留疤或影响功能);

4. 有感染迹象:烫伤后几天,伤口红肿、流脓、疼痛加剧,或者发烧;

5. 化学性烧伤、电烧伤:这些烧伤可能看起来轻,实际损伤深,必须让医生评估。

见过一个孩子,被开水烫伤小腿,面积不大但起了大水泡,家长没当回事,自己挑破后涂了紫药水,结果感染发烧,最后住院治疗——早点去医院,就不用遭这份罪了。

六、预防烧烫伤:这些场景多留意,比处理更重要

最好的处理是不被烫伤。记住这些“高危场景”,提前预防:

1. 做饭时,把热水壶、油锅放在灶台靠里的位置,别让孩子碰到;

2. 给孩子洗澡,先放凉水再加热水,水温调好后再让孩子进澡盆(水温别超过40℃,用手腕内侧试水温,不烫就行);

3. 冬天用热水袋、电热毯,别直接贴皮肤(垫层毛巾),睡前关掉电热毯电源;

4. 化学品(硫酸、烧碱等)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贴好标签,使用时戴手套。

这些细节看似麻烦,却能避免烧烫伤——毕竟,不被烫到,比任何处理方法都强。

总结:烧烫伤后,“冲够15分钟凉水”是第一要务

烧烫伤不可怕,可怕的是处理不当。记住:烧烫伤后第一时间用凉水冲15-30分钟,水温15-25℃,水流别太急;冲完后别涂牙膏、挑水泡,保护好伤口;严重的情况及时去医院。

这些步骤看似简单,却能最大限度减轻损伤、减少疤痕。关键时刻,正确的“冲凉水”操作,可能比任何药物都管用——记住它,说不定哪天就能帮到自己或身边的人。

(刘海涛 郑州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