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从肝论治抑郁?中医揭秘情绪调理的经络密码

2025-07-10 08:5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抑郁问题愈发凸显,成为困扰许多人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而在中医理论里,肝与情绪的关联千丝万缕,从肝论治抑郁,有着深厚的根基与独特的智慧,这其中,经络系统更是隐藏着情绪调理的关键密码。

肝主疏泄:情绪的“晴雨表”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这一功能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情绪状态。当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时,气血调和,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反之,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则易引发情绪低落、抑郁寡欢等不良情绪。就像一条畅通无阻的河流,水流顺畅,沿岸生机勃勃;一旦堵塞,便会泛滥成灾,引发各种问题。肝郁气滞,使得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情绪也随之陷入低谷,各种负面情绪纷至沓来。

经络纽带:肝与情绪的沟通桥梁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联系脏腑与体表、各组织器官的纽带。在肝与情绪的关联中,经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足厥阴肝经,作为肝经的主干道,循行于下肢内侧,环绕生殖器,抵达小腹,再向上贯穿胸腔,与肺、喉咙等相连,最终抵达头顶。这条经络上的穴位,如同一个个情绪调节的“开关”,刺激它们,能疏通肝经气血,改善肝的疏泄功能,从而对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它就像肝经气血的“源头”,按压太冲穴,能有效调动肝经气血,缓解肝郁气滞,使人内心的憋闷、烦躁得以宣泄,情绪逐渐平和。再如,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此穴善于清泻肝火,对于因肝火旺盛导致的急躁易怒、心烦失眠等情绪问题,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

从肝论治抑郁的多元策略

1.中药调理:扶正祛邪,疏肝解郁

中医运用中药治疗抑郁,以疏肝解郁为核心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辨证论治。经典的逍遥散,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药物组成,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滋养肝体,助肝用;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气血生化有源。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之效,有效改善肝郁脾虚所致的抑郁、胸闷、胁痛等症状。对于肝郁化火的患者,可选用丹栀逍遥散,在逍遥散基础上加入丹皮、栀子,增强清热泻火之力,缓解患者的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热象。

2.情志疗法:以情胜情,怡情养肝

中医强调情志相胜,即利用一种情绪去克制另一种过度的情绪。对于抑郁患者,可尝试通过激发其喜悦之情来战胜忧郁。比如,鼓励患者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像绘画、音乐、舞蹈等,在创作或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冲击,激发内心的喜悦,使肝气得以舒展。同时,引导患者培养乐观的心态,学会正视自己的情绪,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调节气息,让肝气顺畅地在经络中运行,达到怡情养肝的目的。

3.针灸推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直接作用于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除了上述提到的太冲、行间穴,还有膻中穴,位于胸部,在前正中线上,平第 4 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为气会之穴,针刺或按摩膻中穴,能宽胸理气,舒畅气机,缓解因肝郁气滞导致的胸闷、心悸等不适,对改善抑郁情绪大有裨益。推拿则通过手法作用于经络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沿着肝经循行路线进行轻柔推拿,可放松肌肉,缓解经络挛急,使肝经气血通畅,情绪随之得到舒缓。

从肝论治抑郁,深入挖掘中医经络密码,为抑郁患者提供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康复之路。通过中药调理、情志疗法、针灸推拿等多元手段,疏通肝经,调和气血,让肝的疏泄功能恢复正常,驱散心中的阴霾,重拾情绪的阳光,开启健康生活的新篇章。

(张瑞丰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办事处弓庄村卫生所 中医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