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认识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

2025-03-11 17: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夏天到了,蚊子又开始“上岗”作案。如果你在东南亚旅行时被蚊子叮了个包,千万别大意——它可能不是普通的“红包”,而是带着“登革热病毒”的“生化武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听起来像“断骨热”的疾病,看看它到底有多“毒”,以及如何和蚊子来一场“防蚊保卫战”。
一、登革热是什么鬼?——蚊子的复仇计划
登革热(Dengue fever),俗称“断骨热”,听起来像是骨头被蚊子咬断了一样,其实是因为患者会感到肌肉和关节剧痛,仿佛骨头要散架。这种病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的,主要通过两种“花蚊子”——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蚊子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在它们体内繁殖810天,然后变成移动的“病毒注射器”,再叮咬健康人时,就把病毒“注入”体内。更可怕的是,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DENV1到DENV4),感染一种后只对这一型免疫,再次感染其他型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病情,堪称“蚊子的复仇计划”。
二、症状大揭秘:像感冒,但又不像感冒
很多人会把登革热当成普通感冒,结果拖成重症。它的症状确实和感冒相似:突发高热(可达40℃)、头痛欲裂、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甚至恶心呕吐。但登革热有几个“招牌动作”:
1. 三红征:脸、脖子、胸口像喝醉酒一样通红;
2. 皮疹:四肢或躯干出现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者像麻疹一样的红斑;
3. 出血倾向:牙龈出血、鼻血、皮下淤青,严重时会呕血或便血。
如果发烧后突然退烧,别高兴太早!这可能是重症登革热的预警——病毒开始攻击血管和器官,导致休克或大出血,死亡率飙升。所以,如果你近期去过东南亚、南美等登革热高发区,出现这些症状,赶紧去医院,千万别拖!
三、蚊子为何偏爱咬你?——科学防蚊指南
蚊子不是随机攻击,它们有自己的“猎物筛选标准”。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比如运动后)、体温高、穿深色衣服、新陈代谢快的人更容易被盯上。但别慌,防蚊有招:
1. 物理防御:让蚊子“无家可归”
 清理积水:蚊子最爱在积水里产卵。花盆托盘、空调排水槽、废弃轮胎、甚至矿泉水瓶,通通倒掉或盖严;
 纱窗纱门:给家里装“防蚊结界”,晚上睡前检查蚊帐有没有破洞;
 户外小心:避免在草丛、树荫下长时间停留,穿浅色长袖长裤,蚊子对深色“情有独钟”。
2. 化学武器:科技与狠活
 驱蚊剂:选择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IR3535)的产品,喷在衣服和裸露皮肤上;
 电蚊香液:选正规品牌,注意通风;
 灭蚊神器:电蚊拍、灭蚊灯,甚至养食蚊鱼(比如孔雀鱼)来消灭幼虫。
3. 终极防蚊术:时间管理  
蚊子叮人高峰期是清晨和傍晚,出门前喷驱蚊剂,尽量避免这两个时段在户外晃悠。
四、如果中招了怎么办?——治疗与隔离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只能靠“熬”和“养”:
 及时就医:发烧超过39℃、出现出血症状立刻去医院,医生会帮你控制体温、补充液体,防止恶化;
 别乱吃药:布洛芬可能加重出血,优先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退烧;
 居家隔离:治疗期间避免被蚊子叮咬,否则可能把病毒传给更多人;
 观察预警信号:如果退烧后又出现剧烈腹痛、呼吸困难、四肢湿冷,马上回医院,这可能是重症前兆。
五、全球“蚊战”现状:别小看这1毫米的敌人
登革热是全球公共卫生的“老大难”。2025年巴西登革热病例已突破150万,东南亚多国也持续高发。中国南方省份如广东、云南虽然主要靠输入病例,但本地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更棘手的是,目前唯一上市的登革热疫苗效果有限,只对二次感染者有一定保护,且需严格筛选接种人群。所以,防蚊仍是唯一靠谱的“疫苗”。
六、谣言粉碎机:关于登革热的那些误区
1. “O型血更招蚊子”:假的!血型与蚊子的喜好无关,别因为这个背锅;
2. “登革热会人传人”:错!必须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不会像流感那样飞沫传染;
3. “得一次终身免疫”:只对同一血清型免疫,再感染其他型更危险。
七、和蚊子斗智斗勇的冷知识
 蚊子能感知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所以呼吸急促的人更“显眼”;
 埃及伊蚊喜欢白天叮人,白纹伊蚊(花蚊子)早晚活跃;
 灭蚊黑科技:用辐射让雄蚊不育,释放到野外和雌蚊“假结婚”,后代无法存活,科学家正在研究这种“蚊口灭绝计划”。
结语:防蚊就是保命!
登革热不是“小感冒”,重症可能致命。与其等被咬后痛苦,不如现在就开始“全民灭蚊行动”。记住:翻盆倒罐清积水,出门喷药穿长袖,回国发热速就医!毕竟,和蚊子这场战争,人类不能输——谁让它才1毫米,却能让人痛到“断骨”呢?

(龚华春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