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肾病,尿液里的“神秘信号”如何揭示病情?

2023-11-03 19: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犹如一颗隐匿的“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患者的健康。然而,人体并非毫无预警,尿液就像是一面镜子,能映照出糖尿病肾病的蛛丝马迹,其中隐藏着诸多揭示病情的“神秘信号”。

尿微量白蛋白:早期预警的“先锋官”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就像一道精密的屏障,只允许小分子物质滤过,而大分子的蛋白质则被拦截。但在糖尿病肾病初期,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小球的微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这时,尿微量白蛋白就开始悄然现身。它如同一个早期的“信使”,提示肾脏已经受到了高血糖的攻击,滤过功能出现了细微异常。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往往能在糖尿病肾病尚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就发现肾脏的病变端倪,为早期干预争取宝贵时间。通常通过放射免疫法等灵敏的检测手段,能够精准捕捉到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细微变化,一旦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医生就会警惕糖尿病肾病的萌芽。

尿蛋白定量:病情进展的“度量衡”

随着糖尿病肾病的逐渐发展,肾脏损伤进一步加重,尿蛋白的排出量也会显著增加,此时尿蛋白定量就成为了衡量病情严重程度的关键指标。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是最常用且准确的方法,它要求患者收集 24 小时内全部尿液,通过检测其中蛋白质的含量,精确了解肾脏的蛋白丢失情况。如果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数值不断攀升,意味着肾脏的滤过功能在持续恶化,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等问题愈发严重。这不仅反映了肾脏本身病变的加剧,还预示着患者未来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急剧上升,同时也可能伴随着水肿、高血压等其他并发症的出现,身体正逐渐陷入更复杂的病理状态。

尿糖与尿酮体:代谢紊乱的“晴雨表”

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尿糖和尿酮体情况,也能侧面反映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尿糖会显著升高,大量葡萄糖经尿液排出,这本身就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的负担,加重肾脏的损伤。而且,当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肾脏对胰岛素的代谢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机体更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进而诱发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导致尿酮体阳性。尿酮体的出现,不仅提示糖尿病的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风险,也从侧面反映出肾脏在糖尿病整体病程中的不堪重负,其代谢调节功能已受到严重干扰,是糖尿病肾病病情复杂化的一个信号。

尿液有形成分:肾脏微观世界的“线索”

除了上述常见的指标,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也蕴含着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信息。在糖尿病肾病进展过程中,肾脏的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就会趁机进入尿液,出现血尿现象。而白细胞的出现,则可能提示合并了泌尿系统感染,这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由于免疫力低下等原因较为常见,感染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等,更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它们的形成与肾小管的分泌、浓缩功能异常密切相关,预示着肾脏病变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都遭受了严重破坏,是糖尿病肾病病情较重的表现。

总之,尿液中的这些“神秘信号”,每一个都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医生开启洞察糖尿病肾病病情的大门。患者不应忽视定期的尿液检查,通过对这些细微之处的监测,尽早发现、及时干预,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守护肾脏健康,为自己的生活争取更多的美好时光。

(焦志慧 荥阳市贾峪卫生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