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辨证施治:中医如何个性化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2024-10-28 13: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引言

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病症,涵盖多种病因导致的子宫出血异常,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等。西医治疗多采用激素药物、手术等手段,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大、易复发等问题。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通过辨证施治能实现个性化治疗,调整机体整体功能,在 AUB 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二、中医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认识

中医将异常子宫出血归属于“崩漏”“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等范畴。其发病机理主要与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及冲任二脉损伤密切相关。脾统血,若脾气虚弱,统摄无权,血不循经而外溢;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郁化火或肝阳上亢,迫血妄行;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肾阴虚则虚火内生,扰动血海,肾阳虚则失于温煦,固摄无力,均可致子宫出血异常。此外,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血不归经,亦是常见病因。

三、辨证分型与个性化治疗

(一)脾虚证

病因病机

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思虑过度伤脾,致使脾气亏虚,统血失职,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而致崩漏或月经量多、经期延长。

临床表现

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四肢不温,面色㿠白,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方药

治以补脾益气,固冲止血。常用固本止崩汤加减,人参、黄芪、白术补气健脾,熟地、当归养血,黑姜温中止血。若出血量多可加阿胶、仙鹤草增强止血之力;伴血瘀者加三七粉化瘀止血,既止血又防留瘀。

(二)肾虚证

肾阴虚证

病因病机:先天肾阴不足,或房劳多产、久病伤肾,致肾阴亏虚,虚热内生,扰动冲任,迫血妄行。

临床表现: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淋漓或量多,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方药:宜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滋补肾阴,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滋阴止血,龟板胶滋阴潜阳。若阴虚火旺明显,加知母、黄柏清热泻火。

肾阳虚证

病因病机:肾阳不足,失于温煦,胞宫虚寒,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黯,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治法方药:温补肾阳,固冲止血。右归丸加减,制附子、肉桂温补肾阳,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填精,菟丝子、杜仲补肾强腰,鹿角胶温阳止血。出血不止可加艾叶炭、炮姜炭温经止血。

(三)血热证

虚热证

病因病机:素体阴虚,或久病耗伤阴血,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血海不宁而致出血。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或量多,色红质稠,头晕心悸,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方药: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养阴清热,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玄参、旱莲草清热凉血。

实热证

病因病机: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或外感热邪,热伤冲任,迫血妄行。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方药: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生地、熟地、白芍养血凉血,黄芩、黄柏清热泻火,地榆、茜草凉血止血。若热盛血崩可加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四)血瘀证

病因病机: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外邪,瘀阻冲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而致出血。

临床表现:经血非时而下,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治法方药: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生地、赤芍养血凉血,丹皮清热凉血,枳壳理气行滞。若腹痛甚加延胡索、香附理气止痛;瘀久化热加黄芩、黄连清热。

四、结语

中医治疗异常子宫出血遵循辨证施治原则,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全面分析,精准辨识证型,灵活运用治法方药,实现个性化治疗。相较于西医单一治疗手段,中医注重整体调理,标本兼治,不仅能有效止血调经,还可改善机体内分泌及脏腑功能,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领域具有广阔前景与独特价值,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

(夏瑞婷 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妇产科 副主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