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这一泌尿系统疾病,犹如隐藏在身体里的“绊脚石”,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与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打通这条关乎健康的“生命通道”刻不容缓。
尿道狭窄的病因多样,先天性因素可能在胚胎发育时期就埋下隐患,尿道结构先天异常,使得尿液排出之路崎岖坎坷。而后天性原因更是不容忽视,外伤首当其冲,骨盆骨折、骑跨伤等可能直接损伤尿道,引发局部瘢痕形成,进而导致狭窄。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如尿道炎反复发作,也会让尿道组织在炎症的侵蚀下逐渐失去弹性,变得狭窄。此外,医源性损伤,例如某些盆腔手术不慎波及尿道,同样可能引发这一问题。
排尿不畅是尿道狭窄最直观的表现。患者起初可能只是感觉排尿不如以往顺畅,尿线变细,原本强劲的水流般排尿变为涓涓细流,排尿时间延长,需用力憋气才能艰难排出尿液。随着狭窄程度加重,排尿困难愈发明显,甚至出现尿潴留,膀胱内尿液无法排出,胀痛难忍,如同一个憋满的气球随时可能破裂,这不仅影响正常生活,还可能对膀胱功能、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引发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要打通尿道狭窄这条“生命通道”,治疗方法需因人而异。对于轻度狭窄,定期尿道扩张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保守疗法。医生通过专用器械,循序渐进地扩张尿道,就像慢慢拓宽狭窄的管道,但此过程需严格操作,避免过度损伤尿道。药物治疗也有一定辅助作用,针对炎症引起的狭窄,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缓解尿道水肿,为尿道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然而,对于中重度狭窄,手术治疗往往是必然的选择。尿道吻合术是常见术式,如同修复断裂的管道,将狭窄段尿道切除,再把两端健康尿道精准吻合,重建尿道的连续性。但手术难度较大,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术后还需密切观察,防止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尿道拖入术则适用于后尿道狭窄,利用周围组织或自身黏膜拖入尿道,增加尿道直径,不过术后也可能面临新尿道再次狭窄的风险。
在治疗之余,患者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多喝水是永恒不变的秘诀,充足的尿液能起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减少细菌滋生,降低炎症复发几率。避免憋尿,憋尿时膀胱内压力升高,尿液可能向上逆流,不仅加重肾脏负担,还可能撑大狭窄段尿道,加剧病情。同时,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温水清洗,防止细菌从尿道口侵入,引发感染。
康复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尿道狭窄患者需定期复查,通过尿道造影、尿流率测定等检查,实时掌握尿道情况,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家属也应给予充分关怀,心理疏导不容忽视,帮助患者克服因疾病产生的焦虑、自卑情绪,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
总之,面对尿道狭窄这一“拦路虎”,医患携手,从精准诊断到个性化治疗,再到精心康复护理,多管齐下,方能打通这条关键的“生命通道”,让患者重新畅享自由排尿的幸福生活。
(潘飞 息县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 主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