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复方药成分:避免重复用药隐患

2023-10-07 13: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从“感冒灵”说起的真实故事  

2024 年 3 月,上海 29 岁的张女士因鼻塞、咽痛,先喝了两包“感冒灵颗粒”,症状未缓解,又加服了两片“泰诺酚麻美敏片”,临睡前为了“发汗”再冲了一杯“999 复方氨酚那敏冲剂”。凌晨 3 点,她因恶心呕吐、上腹痛被送入急诊。化验提示 ALT 升高 10 倍,血对乙酰氨基酚浓度 320 μg/mL——典型的药物性肝损伤。罪魁祸首不是病毒,而是三药叠加后,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24 小时内摄入量高达 7.2 g,远超成人每日极量 4 g。  

张女士的经历并非孤例。某三甲医院 2023 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显示,复方感冒药所致肝损伤占全部药物性肝病的 18.7%,其中 82% 与重复用药相关。

二、什么是复方药?  

复方药指含有两种及以上活性成分的制剂,目的在于“多靶点”缓解症状、减少服药次数、提高依从性。常见类型:  

1. 复方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 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 右美沙芬(镇咳)+ 伪麻黄碱(减充血)……  

2. 复方降压药:ACEI/ARB+利尿剂(如贝那普利+氢氯噻嗪)。  

3. 复方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齐特、二甲双胍+SGLT2 抑制剂。  

4. 复方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对乙酰氨基酚+可待因。  

5. 复方维生素矿物质:钙+维生素 D3、铁+维生素 C。  

优点显而易见,但隐患藏在“看不见”的成分里:同名不同厂、同效不同名、剂量差异大,稍不留神就会“踩雷”。

三、重复用药为何屡屡发生?  

1. 病名简单、药名复杂  

患者只认识“感冒”“咳嗽”,看不懂“酚麻美敏”“氨酚伪麻那敏”。  

2. OTC 易获取  

药店自主购药无需处方,“广告+店员”推荐,多买几盒“搭配吃”成常态。  

3. 医生处方碎片化  

不同科室、不同时间,电子处方未互通,重复开药难以识别。  

4. 药师窗口短暂  

门诊窗口平均 15 秒发药,难以逐一解释复方成分。  

5. 网络信息过载  

“网红”博主直播带货,夸大疗效,淡化成分风险。

四、最易“撞车”的 7 大成分  

1. 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强,24 h 总量>4 g 可致急性肝衰。  

2. 布洛芬:胃肠、肾双重风险,与同类 NSAIDs 叠加可致溃疡出血。  

3. 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第一代抗组胺,嗜睡、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禁用。  

4. 右美沙芬:中枢镇咳,与 SSRI 抗抑郁药同服可诱发 5-HT 综合征。  

5. 伪麻黄碱:升血压、心悸,高血压、甲亢患者慎用。  

6. 氢氯噻嗪:电解质紊乱、痛风诱发,与 ACEI/ARB 双重利尿可致肾前性肾衰。  

7. 可待因:呼吸抑制,12 岁以下儿童禁用,与镇静催眠药叠加风险倍增。

五、重复用药的四大危害  

1. 剂量叠加,毒性倍增  

以每片含 325 mg 对乙酰氨基酚为例,一次 2 片,每日 4 次已达 2.6 g,再加复方感冒药 1 包(含 250 mg)即可超标。  

2. 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大量退热、镇咳药缓解症状,却忽视肺炎、心肌炎等原发病。  

3. 不良反应“混搭”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肝+肾双重打击;氯苯那敏+苯海拉明:中枢抑制叠加,驾驶风险倍增。  

4. 经济浪费  

重复购药、重复检查、延长住院,医保与患者双重负担。

六、案例拆解:一张处方的“雷区”  

患者:65 岁,高血压、糖尿病、痛风。  

处方 A: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12.5 mg qd)  

处方 B: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10/12.5 mg qd)  

处方 C:感冒冲剂(含对乙酰氨基酚 250 mg、氯苯那敏 2 mg)  

问题:  

• 氢氯噻嗪每日总量 25 mg,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 对乙酰氨基酚与厄贝沙坦均经肝脏代谢,老年患者肝血流量下降,肝损风险高;  

• 氯苯那敏与 ACEI 均可致干咳,难以区分病因。  

药师干预:停 B,改用贝那普利单方;感冒冲剂改为对乙酰氨基酚单方,并交代每日≤2 g。

七、避免重复用药的“六把钥匙”  

1. 看通用名而非商品名  

商品名五花八门,“复方氨酚烷胺”“酚麻美敏”看似不同,实则可能含同一成分。  

2. 查成分表  

OTC 药盒背面有“成分”,处方药可扫码在“国家药监局 APP”检索。  

3. 用“用药清单”  

就诊时携带现服药物清单(含保健品),医生一眼识别。  

4. 求助药师  

“窗口 15 秒”不够,可挂“药师门诊”或拨打 24 小时用药热线。  

5. 设置手机提醒  

利用“用药助手”APP,输入药品名自动比对重复成分。  

6. 家中“一药一签”  

把复方药贴彩色标签:红色(含对乙酰氨基酚)、黄色(含抗组胺)、绿色(含伪麻黄碱),一眼识别。

八、特殊人群注意清单  

1. 儿童:肝酶系统未成熟,避免含可待因、伪麻黄碱、阿司匹林的复方药。  

2. 孕妇: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禁用含布洛芬、可待因、伪麻黄碱制剂。  

3. 老年人:肾功能下降,慎用含 NSAIDs、氢氯噻嗪、可待因复方药。  

4. 肝/肾功能不全:禁用或减量含对乙酰氨基酚、NSAIDs、氢氯噻嗪制剂。  

5. 驾驶员、高空作业者:禁用含第一代抗组胺、可待因、右美沙芬制剂。

九、医疗机构与监管层面的对策  

1. 处方前置审核  

医院 HIS 系统植入“复方成分警示”模块,重复成分自动弹窗拦截。  

2. 电子药历共享  

区域健康信息平台打通,社区、医院、药店处方互联互通。  

3. OTC 分类升级  

建议将对乙酰氨基酚>325 mg/片、含可待因、氢氯噻嗪的复方药转为“甲类非处方(须药师指导)”。  

4. 科普常态化  

药店、地铁电视、短视频平台投放“30 秒看懂复方成分”动画。  

5. 处罚机制  

对违规重复销售含同一毒性成分 OTC 的药店,纳入信用黑名单。

十、给公众的三句话  

1. 复方药≠万能药,先看成分再决定。  

2. 身体不舒服,先问药师再吃药。  

3.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抗组胺、止咳药,一张表贴冰箱,全家不踩雷。

十一、总结 

复方制剂让治疗更便捷,也让“隐形叠加”更隐蔽。只有患者、医生、药师、监管、企业五方合力,才能把“多成分”变成“多保障”,而非“多风险”。当下一次感冒来袭,请记得:读懂复方成分,就是读懂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王娇娇 安阳市殷都区许家沟乡卫生院 药房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