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乳腺疾病的“病理密码”,病理科如何破解乳房健康危机

2025-04-11 09: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女性健康的舞台上,乳腺疾病犹如隐藏在暗处的阴影,给众多女性带来身心的双重困扰。而病理科,作为医疗领域的“侦探团队”,肩负着破解乳腺疾病“病理密码”的重任,为乳房健康保驾护航。

乳腺疾病种类繁多,从常见的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到令人闻之色变的乳腺癌,每一种疾病都有着独特的病理特征,如同神秘的密码等待解读。当患者因乳房肿块、疼痛或乳头溢液等症状前来就诊,外科医生会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式获取病变组织,将这些承载着身体秘密的“样本”送往病理科,开启一场探寻真相之旅。

病理科的工作宛如一条精密的流水线,却又步步充满挑战。首先,技术人员会对送来的标本进行细致的处理,如同工匠雕琢美玉,经过固定、切片、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将原本杂乱无章的组织变成薄如蝉翼、清晰可辨的病理切片。这一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与精湛的技术,任何细微的差错都可能影响后续的诊断结果。

随后,病理医生登场,他们目光如炬,在显微镜下细细审视每一张切片。乳腺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排列、核分裂象等细微之处,都成为他们捕捉的关键线索。对于乳腺增生,病理医生会看到乳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层次增多,但细胞异型性不明显,这是身体发出的良性警示,提示患者调整生活方式、缓解压力,以恢复乳腺的正常节律。

而当遭遇乳腺纤维腺瘤时,镜下呈现出的特征是肿瘤组织由增生的纤维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组成,排列整齐有序,仿佛一场有秩序的“细胞舞会”,边界清晰,无浸润性生长迹象,这让医生判断其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通常预后良好,让患者悬着的心得以放下。

然而,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乳腺癌的诊断。这时,病理医生会发现癌细胞像一群失控的“叛军”,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增多,呈浸润性生长,突破原有的组织边界,肆意破坏周围结构。不仅如此,病理科还会通过免疫组化等先进技术,进一步分析癌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判断其分子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的靶点。例如,若癌细胞表达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则提示内分泌治疗可能有效;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2(HER - 2)过表达,靶向治疗就有了用武之地。

病理科在破解乳腺疾病密码的过程中,不仅为患者明确了病情,更像是为临床治疗点亮了一盏明灯。依据准确的病理诊断,外科医生能够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是保乳手术还是乳房全切术;肿瘤科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方案,避免盲目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同时,病理科还承担着科研的重任,通过对大量乳腺疾病病例的深入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演变规律,寻找早期诊断的标志性分子,开发更精准的治疗靶点,为彻底攻克乳腺疾病这一堡垒添砖加瓦。

在这场与乳腺疾病的持久战中,病理科宛如幕后的英雄,虽不常站在聚光灯下,却默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破解着乳房健康的危机密码,为女性的健康撑起一片晴空,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精准医疗的守护下,重拾乳房健康,绽放生命的光彩。

(文艳敏 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病理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