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意识障碍、运动异常、感觉异常等。在癫痫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脑电图(EEG)被公认为"黄金标准",因其能够直接捕捉大脑的异常电活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键诊断依据。本文将系统阐述脑电图在癫痫诊疗中的7大关键作用,并探讨其在不同癫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1. 癫痫的首次诊断与鉴别
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核心工具,能够记录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真正患有癫痫,并区分癫痫发作类型(如局灶性、全面性)或特殊癫痫综合征(如West综合征、Lennox-Gastaut综合征)。
典型癫痫波:包括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不同癫痫综合征的EEG表现各异:
West综合征(婴儿痉挛症):高度失律(hypsarrhythmia),表现为杂乱无序的高波幅慢波和多灶性放电。
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广泛性1.5-2.5 Hz慢棘慢波(SSW),强直发作时可见10-20 Hz快活动。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S):睡眠期中央颞区高波幅尖慢波。
鉴别非癫痫性发作:如晕厥、心因性非癫痫发作(PNES)等,EEG可排除癫痫样放电,避免误诊。
2. 癫痫发作类型的精准分类
癫痫发作类型直接影响药物选择,而EEG可提供关键分型依据:
局灶性癫痫:EEG显示局部异常放电(如颞叶癫痫的颞区棘波)。
全面性癫痫:EEG显示双侧同步放电(如失神癫痫的3 Hz棘慢波)。
特殊综合征:如Dravet综合征早期EEG可能正常,后期出现多灶性棘慢波。
视频脑电图(VEEG)可同步记录发作行为与EEG变化,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
3. 评估抗癫痫药物的疗效
EEG在治疗过程中可动态监测脑电变化,评估药物是否有效控制异常放电:
发作间期放电减少:提示药物有效。
持续异常放电:可能预示药物疗效不佳,需调整方案。
药物对EEG的影响: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增加快波,而某些抗精神病药可能诱发癫痫样放电。
4. 指导减药或停药决策
癫痫患者若长期无发作,医生需评估是否可减停药物,而EEG是关键参考:
EEG正常:无癫痫样放电,减药复发风险较低。
EEG仍异常:即使临床无发作,减药后复发风险仍高,需谨慎。
5. 诊断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
部分癫痫持续状态(如NCSE)无典型抽搐,仅表现为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临床易漏诊。长程EEG监测可发现持续性癫痫样放电,是确诊NCSE的唯一可靠方法。
6. 癫痫外科术前评估
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手术切除致痫灶是重要治疗手段,而EEG在术前定位中不可或缺:
头皮EEG:初步定位异常放电区域。
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通过颅内电极精准记录深部脑电活动,结合MRI、PET-CT提高定位准确性。
脑机接口(BCI)辅助SEEG:最新技术可实时解码癫痫放电,提高手术精准度(如江西首例BCI-SEEG手术)。
7. 评估脑功能与预后
EEG背景活动可反映脑功能状态:
背景节律正常:通常提示较好预后。
背景弥漫性慢波:可能提示脑损伤或认知障碍(如癫痫性脑病)。
睡眠EEG:可评估睡眠结构异常(如癫痫患者的睡眠纺锤波减少)。
8. 脑电图的局限性
尽管EEG是癫痫诊断的"金标准",但仍存在假阴性(部分患者发作间期EEG正常)和假阳性(非癫痫人群偶见癫痫样放电)的可能,需结合临床、影像学(MRI、PET)综合判断。
9. 结论
脑电图在癫痫诊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7大关键作用**,涵盖诊断、分型、治疗评估、术前定位及预后判断等多个环节。随着技术进步,EEG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展,为癫痫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丁莹 郑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电生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