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苔诊断
1.舌质颜色
在脂肪肝患者中,舌质常表现为淡红或暗红。淡红舌可能提示病情相对较轻,气血尚未受到严重阻滞。而暗红舌则往往意味着体内有瘀血的情况。因为脂肪肝患者肝脏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导致血液瘀滞,从而反映在舌质上。例如,一些长期饮酒导致脂肪肝的患者,舌质多偏暗红,这与酒精损伤肝络,造成气血瘀阻有关。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舌边有齿痕的现象。这通常是由于脾虚湿盛所致。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湿,当脾虚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而脂肪肝患者多有脾胃功能失调的情况,水湿积聚在体内,压迫舌体,就容易出现舌边齿痕。这种舌象常见于肥胖型脂肪肝患者,他们往往伴有身体困重、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2.舌苔形态
脂肪肝患者的舌苔多为腻苔。腻苔是湿浊内蕴的表现,这与脂肪肝患者体内痰湿、脂浊堆积有关。痰湿和脂浊都是体内的病理产物,它们相互胶结,阻碍气机。白腻苔较为常见,说明体内以寒湿为主。这类患者可能平时喜欢吃生冷食物,或者居住环境比较潮湿,导致寒湿之邪侵袭人体,蕴结于中焦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和胆汁的排泄,进而引发脂肪肝。
黄腻苔则提示体内有湿热。除了舌苔黄腻外,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口苦、口臭、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这种情况多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湿热内生。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使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二、脉象诊断
1.脉位与脉率
脂肪肝患者的脉象一般在寸口部位可以触及。脉位可呈浮、中、沉不同的表现。浮脉可能提示病邪在表,但在脂肪肝患者中,浮脉也可能与气血外浮有关。部分患者由于肝郁气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阳气不能潜藏而外浮,出现浮脉。不过,这种浮脉通常不像外感表证的浮脉那样有明显的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的感觉,而是相对较弱。
脉率方面,脂肪肝患者可能出现数脉或缓脉。数脉表示体内有热象,这可能与湿热内蕴或者肝郁化火有关。例如,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烦躁不安的脂肪肝患者,肝郁化火,就会出现数脉。而缓脉则多见于脾虚湿盛型的脂肪肝患者,脾虚导致气血运行缓慢,所以脉象缓和。
2.脉的形态与气势
弦脉是脂肪肝患者比较常见的脉象之一。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在中医理论中,弦脉主肝胆病、痛证等。脂肪肝患者出现弦脉,是因为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脏的气血不畅,筋脉失养,就会产生弦脉。这种弦脉在手指下有一种紧张感,就像琴弦一样,而且脉搏的来去比较有力。
滑脉也可能出现。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在脂肪肝患者中,滑脉可能是痰湿、脂浊内盛的表现。痰湿和脂浊在体内积聚,使得血脉中的气血运行带有滑利之感。尤其是一些体型肥胖、血脂较高的脂肪肝患者,滑脉较为明显。
细脉也可见。细脉主气血两虚或湿邪阻滞。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细脉可能是由于脾虚气血生化不足,同时又有湿邪阻滞经络,导致脉道不充而出现细脉。这种细脉在手指下感觉脉搏纤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中医通过观察舌苔和脉象,结合患者的症状(如胁肋胀痛、腹胀、乏力等)、体征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判断脂肪肝的病情和证型,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周国亮 郸城县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