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高血压悄然成为了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它看似无声无息,实则在身体里掀起波澜,影响着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一、认识高血压:沉默的健康“破坏者”
高血压,简单来说,就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正常血压一般收缩压在 <120 mmHg,舒张压在< 80mmHg,一般需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140mmHg 和/(或)舒张压均≥90mmHg可诊断高血压。它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占多数,病因复杂,与遗传、年龄、不良生活方式等紧密相关;后者则由某些疾病引发,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小觑,长期血压居高不下,会冲击血管壁,导致血管内皮受损,如同老旧的水管内壁生锈、破损,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堵塞血管。心脏为了对抗高压力,需加倍用力泵血,久而久之,心肌肥厚,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问题。大脑的血管也难逃厄运,过高的压力可能使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或是血管堵塞引发脑梗死,留下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肾脏同样受害,肾小球滤过功能受影响,久而久之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二、诱因探寻:生活点滴中的“隐患”
饮食习惯:高盐饮食是高血压的“助推器”。摄入过多盐分,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随之上升。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都是隐藏的高盐“大户”。此外,过量饮酒也会促使血压升高,酒精刺激血管收缩,长期大量饮酒,血管壁弹性下降,血压调节机制紊乱。
缺乏运动:久坐不动已成为现代人的常态,长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堆积,体重增加,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无法帮助血管进行正常的收缩舒张,血液循环不畅,血压也就容易升高。
精神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会使体内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急剧上升。职场竞争、生活琐事等带来的心理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排解,就像给血压装上了“加速器”。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弹性逐渐下降,心脏功能衰退,血管调节能力变弱,血压自然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退化,更容易受到高血压侵袭。
三、预防与控制:守护健康血压的“攻略”
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6 克,烹饪时少放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钾、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平衡体内钠钾,促进钠排出。控制油脂摄入,少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避免肥胖。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类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利于心血管健康。
动静结合: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心率加快,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等,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日常避免久坐,定时起身活动,工作间隙伸展四肢、转动脖子,简单动作也能缓解身体疲劳,改善血液循环。
心态调适:学会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每天抽出时间冥想、深呼吸,通过放松肌肉、平静思绪,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当压力来临时,投身绘画、音乐、阅读等活动,让心情愉悦起来。保证充足睡眠,每晚 7 - 8 小时高质量睡眠,利于身体恢复,稳定血压。
定期体检:尤其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盐饮食等高危因素人群,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身血压状况。早期发现血压异常,及时干预,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必要时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防止病情恶化。
高血压虽常见,但只要我们对它有足够的认知,从生活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保持乐观心态,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让健康相伴,远离因高血压引发的各类严重疾病,拥抱活力生活。别让高血压这个“沉默杀手”悄无声息地损害健康,行动起来,开启血压健康管理之旅。
(朱立娜 宛城区红泥湾镇卫生院 内科 普通内科学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