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说说:保肛手术是啥?中医眼里的“肠道重建”
结直肠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能不能保住肛门”。保肛手术简单说,就是把长了肿瘤的那段肠子切掉,再把剩下的肠子“接”起来,让排便功能尽量不受影响。在中医看来,肠道是“传化之腑”,负责“运化糟粕、传导水谷”,保肛手术就像“修复受损的河道”,既要把堵塞的河段(肿瘤)清除,又要让上下游河道(剩余肠道)顺畅连通,才能让“腑气通顺”,身体恢复得快。
中医院血液肿瘤科的医生常说:“肠子接得好不好,不光看西医的吻合技术,还要看中医的‘气血调和’——吻合口血运好、气血足,愈合就快,不容易出问题;要是气血亏虚、湿热阻滞,哪怕手术再完美,也可能出现吻合口漏、排便不畅。”临床上,结合中医调理的保肛患者,吻合口愈合时间平均缩短3-5天,术后排便功能恢复也更顺利。
二、肠子“接”得好,中医看哪几点?从“气血”到“腑气”,全是讲究
西医关注吻合口的“解剖对位”,中医则看重“功能调和”,肠子接得好,要符合这三个中医标准,恢复才能顺:
1.吻合口“气血充盈”:像“伤口有足够养料”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吻合口的愈合全靠气血滋养。手术会耗伤气血,要是术后气血亏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伤口渗液清稀),吻合口就像“缺水缺肥的庄稼”,长得慢还容易裂开(吻合口漏)。
判断吻合口气血够不够,看这几点:术后3天伤口敷料渗液少(颜色淡红或淡黄色),患者精神不差(能简单说话、吃饭),舌苔淡红、脉象细但有力,说明气血尚可;如果渗液多且浑浊,患者总说累、不想说话,舌苔白腻、脉虚无力,就是气血不足,需要赶紧用黄芪、党参、当归等中药“补气养血”。
2.肠道“腑气通顺”:别让“浊气堵在接口”
中医讲“六腑以通为用”,保肛手术后,最忌“腑气不通”——肠道蠕动慢,大便积在吻合口附近,会导致腹胀、腹痛,甚至压迫吻合口,影响愈合。术后24-48小时能排气(放屁),说明腑气开始通畅;3-5天能排便,且排便时不费劲、肚子不胀,就是肠道功能恢复的好信号。
要是术后5天还没排气,或排气后腹胀明显,中医认为是“气机阻滞”,可能是手术刺激导致“肠腑气滞”,也可能是患者本身“脾虚运化无力”。这时候用“理气通腑”的中药(比如厚朴、枳实、莱菔子)煎汤口服或灌肠,能帮肠道“恢复动力”。有个患者术后4天没排气,肚子胀得像鼓,用了“大承气汤”加减灌肠(厚朴10g、枳实10g、大黄6g、芒硝5g),2小时后就排气了,腹胀立刻减轻。
3.湿热“不扰吻合口”:避免“伤口被湿气侵蚀”
手术创伤会让“经络受损,气血瘀滞”,容易滋生“湿热”(中医说的“术后余毒”),表现为吻合口红肿、渗液浑浊、体温轻度升高(37.5-38℃)、舌苔黄腻。湿热就像“伤口上的霉斑”,会阻碍愈合,甚至引发感染。
这时候不能一味补气血(会“助湿生热”),要先“清热利湿”,用黄柏、苍术、蒲公英、马齿苋等中药煎汤外洗或坐浴(术后7天伤口拆线后),既能清洁吻合口周围,又能抑制湿热。有个患者术后吻合口周围发红,用了“苦参汤”(苦参、黄柏、蛇床子、地肤子)坐浴,每天2次,3天后红肿就消退了。
三、术后恢复不顺,中医看“三大拦路虎”:从“胀气”到“腹泻”,辨证解决
保肛手术后,不少患者会遇到“胀气排不出”“排便次数多”“吻合口疼痛”等问题,中医从“辨证论治”入手,能帮着化解这些麻烦:
1.最常见:腹胀不排气,中医叫“肠腑气滞”
术后肚子胀得像球,放不出屁,甚至恶心呕吐,中医认为是“气机不畅,腑气不通”,多因手术中“肠管受牵拉”或“术后卧床不动,气血瘀滞”所致。这种情况不能等,越等越胀,可能影响吻合口愈合。
中医处理有两招:
-口服中药:轻症用“四磨汤”(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理气通腑,重症加少量大黄(3-6g)“通腑泄热”,但要注意“中病即止”(大便通了就停药,避免伤正气)。
-穴位贴敷:在肚脐(神阙穴)、足三里贴“理气贴”(由厚朴、陈皮、莱菔子等中药打成粉,加醋调成糊状),通过穴位刺激“激发肠动力”,比单纯用西药胃肠动力药见效更温和,副作用少。
2.有点烦:排便次数多,中医叫“脾虚失运”
保肛手术后,因为直肠被切掉一段,“储便功能”下降,很多人会出现“大便次数多”(一天10次以上)、大便稀溏,中医认为是“脾虚不能固摄”——手术耗伤脾阳,脾失健运,水谷不化,就像“没关紧的闸门”,存不住大便。
调理要“健脾益气、涩肠止泻”:
-中药内服:用“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白扁豆)加减,脾虚明显的加黄芪、升麻;腹泻严重的加诃子、石榴皮(少量,避免止泻太狠导致便秘)。
-艾灸调理:艾灸关元穴(肚脐下3寸)、气海穴(肚脐下1.5寸),每次15分钟,每天1次,能温补脾阳,增强肠道固摄能力。
3.最担心:吻合口疼痛,中医叫“瘀血阻络”
术后吻合口疼痛(尤其排便时),像“针扎或下坠疼”,中医认为是“手术创伤导致瘀血阻滞经络,不通则痛”,如果还伴有大便带血、肛门灼热,就是“瘀血夹湿热”。
缓解疼痛分两步:
-瘀血为主:用“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加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疼痛明显的加乳香、没药(制过的,避免伤胃)。
-湿热夹瘀:在活血化瘀基础上,加黄柏、地榆、槐花,清利湿热、凉血止血,同时用“复方荆芥熏洗剂”(荆芥、防风、花椒、艾叶)坐浴,每次15分钟,能减轻局部炎症和疼痛。
四、中医帮保肛恢复,分“三个阶段”:从“术后”到“出院”,步步调理
保肛手术的恢复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医调理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重点不同,帮患者平稳过渡:
1.术后1-7天:“通腑气、补气血”,让肠子“动起来”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先通后补”——术后1-3天以“通腑气”为主(避免腹胀影响吻合口),3天后开始“补气血”(促进吻合口愈合)。
-术后1-3天:如果没排气,用“小承气汤”(厚朴、枳实、大黄)少量频服(每次50ml,2小时一次),或用开塞露配合穴位贴敷;排气后,喝“小米粥+山药泥”(健脾养胃),避免油腻、牛奶(容易胀气)。
-术后4-7天:气血亏虚明显的,用“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6g)炖瘦肉汤,每天一小碗,补气生血;同时吃“蒸南瓜、蒸苹果”(温性食物,不刺激肠道),帮助恢复肠道功能。
2.术后8-30天:“健脾固肠”,减少“排便乱”
这个阶段吻合口基本愈合,但排便功能还乱(次数多、控制不住),重点是“健脾益气、固肠止泻”。
-中药调理:用“健脾固肠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莲子、芡实、诃子),大便稀溏加炒扁豆、炒山药;有下坠感加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食疗辅助:吃“炒米水”(大米炒黄后煮水)、“芡实粥”(芡实、莲子、粳米同煮),这些食物在中医里是“固涩之品”,能帮助减少排便次数。
-穴位按摩:每天按揉足三里(健脾)、关元(温肾)、天枢(调肠),每个穴位按3-5分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3.术后1-3个月:“益气养阴、调和气血”,适应“新肠道”
这个阶段患者已出院,重点是让身体适应“缩短的肠道”,减少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情况,增强体力。
-中药调理:如果还有腹泻,继续健脾固肠;如果出现便秘(肠道蠕动慢),用“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加减,润肠通便,避免用力排便;体力差、容易累的,用“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加黄芪、肉桂)补气养血。
-生活调理:中医认为“久卧伤气,久坐伤肉”,每天散步20-30分钟(以不疲劳为度),能促进气血循环,帮助肠道功能恢复;避免吃生冷、辛辣(容易伤脾),戒烟酒(耗伤正气)。
五、这些中医“禁忌”要记牢,不然影响恢复,肠子白“接”了
保肛手术后,中医有几个“禁忌”,犯了会影响恢复,甚至导致吻合口出问题,必须避开:
1.忌“过早大补”:虚不受补,反而胀气
有些家属觉得“手术伤了元气,要赶紧补”,术后第二天就给患者喝“人参汤、鹿茸汤”,结果导致患者腹胀加重、不排气,甚至吻合口水肿。中医讲“术后气血大伤,脾胃虚弱,虚不受补”,过早用峻补之品,会让“气机壅滞”,影响肠道功能恢复。
正确的补法是“循序渐进”:先从“小米粥、山药汤”等清淡食物开始,再慢慢加瘦肉、鸡肉,术后2周内别用人参、鹿茸等大补药材,可用黄芪、当归等平和药材。
2.忌“吃生冷寒凉”:伤脾阳,导致腹泻难愈
冰饮、凉菜、西瓜、梨等生冷寒凉食物,会伤脾阳,导致“脾失健运”,加重腹泻、腹痛,影响吻合口愈合。保肛术后3个月内,最好吃“温性食物”(小米、南瓜、苹果、瘦肉),避免寒凉,哪怕夏天也别吃冰的。
3.忌“久卧不动”:气血瘀滞,肠道动力差
术后怕疼、不敢动,整天躺着,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肠道蠕动慢,容易便秘或胀气,还可能引发“肠粘连”。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活动能促进气血循环,帮助肠道功能恢复。
哪怕术后伤口疼,也要在床上多翻身(术后第2天开始,每天3-4次),能坐起来后,每天坐床边10-15分钟,慢慢过渡到散步,活动以“不疲劳、伤口不疼”为度。
六、结合西医,中医更“给力”:中西医结合,保肛恢复“1+1>2”
中医院血液肿瘤科的保肛手术,讲究“中西医结合”,西医保障吻合口的技术安全,中医解决术后功能恢复,两者结合有三个优势:
1.减少吻合口漏:中药帮“补血运、防感染”
西医通过精准吻合、使用吻合器降低漏的风险,中医则用“补气养血、清热解毒”中药(黄芪、当归、金银花、连翘),改善吻合口血运,增强局部抵抗力,让吻合口漏的发生率降低20%-30%。
2.缩短住院时间:中医让“肠道功能恢复快”
西医关注伤口愈合,中医通过理气通腑、健脾固肠,让患者排气、排便时间提前,进食恢复快,平均住院时间比单纯西医治疗缩短5-7天,减少患者痛苦和费用。
3.改善长期排便功能:中医调理“固本培元”
保肛术后1-2年,很多患者会有“排便次数多、控制差”的问题,西医主要靠饮食指导,中医通过“健脾益气、固肠涩精”调理(中药+艾灸+食疗),能明显改善这些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保肛手术,中医让“接”好的肠子更“听话”
结直肠癌保肛手术,不光要西医“接”得准,还要中医“调”得顺——从术后的气血滋养、腑气通畅,到后期的健脾固肠,中医始终围绕“肠道功能恢复”,让接好的肠子既能“传化糟粕”,又能“固摄有度”。
记住:保肛手术的成功,不只是“保住肛门”,更要“用好肛门”。结合中医调理,气血足、腑气顺,恢复才能顺顺利利,让患者术后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才是保肛手术的真正意义。
(陈丽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