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结直肠癌冷知识:肠子也会“闹罢工”

2025-02-18 20: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我们身体里,肠道就像一条忙碌的“运输流水线”,日夜不停地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可你知道吗?这条“流水线”也有“闹脾气”的时候,结直肠癌就是它“闹罢工”的一种严重形式。今天,咱们就跟着普外科医生,一起解锁结直肠癌那些让人惊讶的冷知识,看看肠子“闹罢工”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一、结直肠:身体里的“消化主力军”

结直肠作为肠道的“后半程选手”,在消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结肠和直肠,就像一根长长的、盘绕在肚子里的“软管”。

结肠是个勤劳的“分拣员”,它的主要任务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和电解质,把稀稀的残渣“加工”成成形的粪便。同时,结肠里还住着大量的肠道菌群,这些“小居民”和结肠相互协作,帮助分解一些人体无法消化的物质,产生维生素K等有益物质。而直肠则像是一个“临时仓库”,它负责储存粪便,等到“时机成熟”,就会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该去排便了。

正常情况下,结直肠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可一旦结直肠癌找上门,这条“消化生产线”就会陷入混乱,引发一系列问题。

二、结直肠癌:肠子“闹罢工”的“幕后黑手”

结直肠癌,简单来说就是结直肠的细胞发生了恶变,这些恶变的细胞像“疯狂的工厂”,不受控制地生长、繁殖,形成肿瘤。这些肿瘤会逐渐破坏结直肠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让肠子“罢工”。

(一)结直肠癌的“成长史”

结直肠癌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有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大部分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的。息肉就像是结直肠黏膜上长出的一个个“小肉疙瘩”,一开始它们大多是良性的,对身体没什么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这些息肉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处理,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其中一些就可能发生恶变,慢慢变成癌细胞。这个过程就像一场“温水煮青蛙”,悄无声息却又危机四伏。

(二)诱发结直肠癌的“帮凶”

1.不良饮食习惯:“病从口入”这句话用在结直肠癌上再合适不过。长期吃过多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就像给肠道“喂”了一堆“垃圾燃料”。比如顿顿大鱼大肉,却很少吃蔬菜水果,会让肠道蠕动变慢,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产生的有害物质不断刺激肠道黏膜,增加患癌风险。还有喜欢吃腌制、油炸、烧烤食物的人也要注意,这些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苯并芘等致癌物,长期食用就像是在给肠道“埋雷”。

2.遗传因素:如果家族里有直系亲属,比如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结直肠癌,那其他家庭成员患癌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出很多。这就像是基因里携带了“危险密码”,让这些人成了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不过别担心,有遗传因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癌,通过早期筛查和预防,能大大降低患病风险。

3.肠道疾病:一些肠道疾病也是结直肠癌的“帮凶”。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这些疾病会让肠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反复的炎症刺激会损伤肠道黏膜,增加细胞恶变的可能性。还有肠道寄生虫感染、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也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推波助澜”。

三、肠子“闹罢工”的表现:这些症状别忽视

当结直肠癌让肠子“闹罢工”时,身体会发出各种“警报信号”,了解这些症状,能帮助我们早发现、早治疗。

(一)排便习惯改变

正常的排便习惯突然“乱了套”,这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人原本每天定时排便,突然变得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还有的人排便次数明显增多,一天要跑好几趟厕所,每次却只排出一点点,总感觉排不干净;也有人会出现便秘,好几天才排一次便,而且排便困难。这些排便习惯的改变,就像是肠子在“抗议”,告诉我们它出问题了。

(二)大便性状改变

除了排便习惯,大便的样子也会发生变化。正常的大便是成形的,颜色多为黄色或棕色。但如果患上结直肠癌,大便可能会变细,像挤扁的面条;有的大便表面会带有鲜血,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痔疮,从而耽误了病情。其实,痔疮引起的便血通常是在大便后滴鲜血,而结直肠癌导致的便血,血液往往和大便混合在一起。另外,大便还可能变得稀溏,或者带有黏液、脓液,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信号。

(三)腹痛、腹胀

结直肠癌还会引起腹部不适,最常见的就是腹痛、腹胀。疼痛的程度和部位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会感觉肚子隐隐作痛,就像被人轻轻揪着;有的则是一阵一阵的绞痛,疼痛难忍。腹胀也很常见,患者会感觉肚子胀胀的,像个充满气的气球,即使没吃多少东西也觉得很饱。这些症状可能会时有时无,但如果频繁出现,一定要及时就医。

(四)其他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比如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短时间内体重减轻好几斤,即使正常饮食也无法恢复;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经常感觉乏力,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还可能出现贫血症状,脸色苍白、头晕眼花。这些都是因为肿瘤消耗了身体的营养,影响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普外科医生的“侦察武器”:如何揪出结直肠癌

当身体出现上述症状时,别慌张,普外科医生有很多“侦察武器”,能把结直肠癌“揪”出来。

(一)肠镜检查:结直肠癌的“照妖镜”

肠镜检查堪称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它就像一个“照妖镜”,能让医生直接观察到结直肠内部的情况。检查时,医生会把一根带有摄像头的软管从肛门插入肠道,通过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能清晰地看到肠道黏膜是否有息肉、肿瘤,以及它们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如果发现可疑病变,还可以通过肠镜取一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虽然肠镜检查可能会让人有些不舒服,但为了身体健康,该做还得做,毕竟早发现就能早治疗。

(二)大便潜血试验:简单的“初筛兵”

大便潜血试验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检查方法,就像结直肠癌筛查的“初筛兵”。它主要检测大便中是否有肉眼看不到的微量血液。如果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说明肠道可能有出血情况,虽然不一定是癌症,但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结直肠癌的可能。这种检查方法无创、快捷,适合作为结直肠癌的初步筛查手段。

(三)影像学检查:从外部“窥探”肠道

除了肠镜和大便潜血试验,还有一些影像学检查也能帮助诊断结直肠癌。比如CT检查,它可以从外部“窥探”肠道,观察肠道的形态、结构,以及肿瘤是否侵犯到周围组织和器官,有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强,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五、预防结直肠癌:给肠子“加油打气”

了解了结直肠癌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预防,给肠子“加油打气”,让它远离“罢工”。

(一)健康饮食:给肠子“吃对食物”

饮食上要做到“三多三少”。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像全麦面包、糙米、各种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胡萝卜、橙子、菠菜等,它们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对肠道健康有益;多吃优质蛋白质,像鱼肉、鸡肉、豆类,保证身体的营养需求。同时,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少吃腌制、烟熏、烧烤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肠道负担。

(二)定期运动:让肠子“动起来”

生命在于运动,肠子也需要“动起来”。每天坚持适量运动,比如散步、跑步、游泳、瑜伽等,能促进肠道蠕动,让食物在肠道内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运动还能帮助控制体重,降低肥胖相关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三)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如有家族病史、患有肠道疾病的人,以及50岁以上的人群,定期筛查至关重要。一般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可以每5-10年复查一次;如果发现息肉等病变,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及时处理,并缩短复查时间。通过定期筛查,能在结直肠癌的早期甚至癌前病变阶段发现问题,大大提高治愈率。

结直肠癌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重视它,做好预防和早期筛查,就能让肠子远离“罢工”,保持健康。别让这些冷知识一直“冷”下去,赶紧行动起来,守护好我们身体里这条重要的“消化流水线”!

(曹养辉 河南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