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卧床的人想预防血栓,护士教的“勾脚操”咋做才对

2024-05-02 14:3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先明白:卧床为啥容易长血栓?

长期卧床的人(比如刚做完手术、中风后偏瘫、骨折恢复期的患者),双腿长时间不动,就像两条静置的水管,血液流动速度会越来越慢。

咱们的血管里,血液能顺畅回流到心脏,全靠肌肉收缩的“挤压作用”。尤其是小腿肌肉,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走路时,小腿肌肉一收紧一放松,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往上推。但卧床时,肌肉处于“休眠”状态,这台“水泵”不工作了,血液在下肢静脉里流动变慢,就容易淤积。

血液里的凝血因子本来是“止血小能手”,但血液一淤积,它们就会趁机“抱团”,形成血栓。这种“下肢深静脉血栓”最开始可能只是腿肿、发麻,但如果血栓脱落,会顺着血流跑到肺部,堵在肺动脉里,引发“肺栓塞”——患者会突然呼吸困难、胸痛,严重的几分钟内就可能危及生命。

而护士教的“勾脚操”(医学上叫“踝泵运动”),就是让卧床的人不用下床,也能激活小腿肌肉这台“水泵”,从源头减少血栓风险。

二、勾脚操的核心:让脚踝“动起来”

勾脚操看着简单,其实是“精准发力”的智慧。脚踝是小腿肌肉的“开关”,脚踝一动,小腿的腓肠肌、比目鱼肌就会跟着收缩,像挤海绵一样挤压静脉血管,推动血液向上回流。

如果把下肢静脉比作一根长软管,血栓就是管底的“沉淀物”。勾脚时,肌肉收缩挤压软管,能把沉淀物“冲”起来;伸脚时,肌肉放松,软管恢复原状,新鲜血液流进来——一收一放,就能避免血液在管底淤积。所以,脚踝活动的幅度、力度直接决定了“冲刷”效果。

三、标准“勾脚操”分三步,一步都不能省

1.第一步:脚尖往回勾(跖屈)

-姿势:平躺在床上,双腿自然伸直,脚掌朝上,膝盖别弯曲(如果膝盖不能伸直,稍微弯曲也可以,以舒适为度)。

-动作:慢慢把脚尖往自己身体方向勾,就像要用脚尖够膝盖一样,尽量让脚背绷直,感觉到小腿后面的肌肉(脚跟上方那块硬邦邦的肌肉)被拉紧,保持这个姿势5-10秒。

-要点:别用爆发力猛勾,速度要慢,让肌肉有足够时间收缩。如果勾脚时腿抖,说明肌肉在发力,这是正常现象,不用慌。

2.第二步:脚尖往下踩(背伸)

-姿势:保持双腿伸直,从勾脚的姿势慢慢放松。

-动作:接着把脚尖往下压,让脚底尽量朝床面方向,就像要把脚尖踩到床底一样,这时能感觉到小腿前面的肌肉(膝盖下方那块肌肉)被拉紧,同样保持5-10秒。

-要点:踩的时候别追求“踩到底”,以“肌肉有牵拉感”为准。如果脚踝活动受限(比如关节僵硬),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什么程度,别硬掰。

3.第三步:脚踝画圈(环绕)

-姿势:双脚回到自然位置,脚掌放平。

-动作:让脚踝顺时针画圈10-15次,再逆时针画圈10-15次。画圈时尽量让脚尖划大一点的圆,就像用脚尖在空气中写“O”字,确保脚踝内侧、外侧的肌肉都能活动到。

-要点:画圈时速度别太快,避免晃得头晕。如果单脚画圈不稳,可以先固定一条腿,另一条腿单独做,做完再换腿。

四、做多久、做多少次才有效?

-频率:每2小时做1次,每次做3组(1组=勾脚+伸脚各10次+画圈各10圈)。比如早上7点起床做一组,9点再做一组,中午11点、下午1点……以此类推,别攒到晚上一次性做10组,效果会大打折扣。

-时间:每次勾脚和伸脚保持5-10秒,一组动作下来大概3-5分钟,完全不耽误休息或睡觉(比如午休前、睡前各做一组)。

-特殊情况:刚做完手术的人,麻醉清醒后就可以开始做(如果医生没说不能动);长期卧床的老人,哪怕意识不太清楚,家人也可以帮他活动脚踝,做被动勾脚操(动作要轻,别用力掰)。

五、这些情况,做勾脚操要“悠着点”

1.刚做完腿部手术的人

如果是刚做了膝关节置换、踝关节融合手术,或者小腿有伤口、石膏固定,做之前一定要问护士“能不能做”“活动到什么程度合适”。比如打了石膏的腿,只能在石膏允许的范围内小幅度勾脚,别强行活动导致伤口裂开。

2.腿已经肿了的人

如果腿肿得像“发面馒头”,勾脚时可能会有点胀痛。这时候别停,把动作幅度减小一半,慢慢做——轻微疼痛说明肌肉在发力,能促进消肿;但如果疼得像针扎,或者肿得更厉害,就停下来告诉护士,可能需要调整方案。

3.有下肢动脉硬化的人

如果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腿发凉、走路腿疼),勾脚时别太用力,以免加重腿部缺血。最好在护士指导下做,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

六、光做勾脚操不够,这几件事得配合

1.定时翻身

卧床时别总仰着,每隔2小时翻一次身(左侧躺、右侧躺交替),翻身后把下面的腿稍微抬一抬,再做一组勾脚操。这样能避免一条腿长期受压,让双腿受力更均匀。

2.腿下垫个小枕头(有讲究)

平躺时,可以在小腿下面垫一个薄枕头(厚度5-10厘米),让脚尖比心脏位置低一点点(别垫在脚跟或膝盖下面)。这样既能利用重力帮助血液回流,又不会像垫高膝盖那样导致静脉弯曲、血流受阻。

3.多喝水,别“怕麻烦”

很多卧床的人怕起夜麻烦,故意少喝水,这其实是在“养血栓”。血液太稠,血栓更容易形成。只要医生没说“限水”(比如心衰、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每天要喝1500-2000毫升水(少量多次喝,每次100毫升,隔半小时再喝),让血液保持“稀释”状态。

4.穿医用弹力袜(遵医嘱)

如果医生建议穿医用弹力袜,一定要穿对:早上起床后、腿还没肿的时候穿,睡觉前脱掉。弹力袜能像“外部肌肉”一样持续挤压小腿,和勾脚操配合,预防血栓的效果会更好。但别自己买不合适的袜子(比如太紧的瘦腿袜),以免勒伤皮肤。

七、做错了等于白做,这些坑要避开

1.动作太快太猛

有人觉得“快点做,做够次数就行”,其实错了。勾脚操的关键是“肌肉收缩到位”,快速甩动脚踝只会让关节摩擦,肌肉根本没发力——就像擦桌子只晃抹布不使劲,永远擦不干净。

2.只动脚趾,不动脚踝

有些人勾脚时只动脚趾头,脚踝纹丝不动,这是无效动作。一定要让脚踝跟着动,感觉到小腿肌肉在“变硬-变软”,这才是正确的发力方式。

3.家人帮忙时“用力掰”

给老人或意识不清的人做被动勾脚操时,要用手掌托住脚跟,另一只手轻轻推脚掌,顺着脚踝的活动方向用力,别像掰筷子一样硬掰——过度用力可能导致脚踝扭伤、韧带拉伤。

八、总结:简单动作有大用处,做对了才管用

对卧床的人来说,勾脚操是预防血栓的“免费疫苗”,不用花钱、不用下床,却能激活小腿肌肉这台“天然水泵”,让血液流动起来。但它的效果藏在细节里:姿势标准、次数够、配合翻身和补水,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别小看这每天几分钟的小动作,它能帮你避开“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个卧床患者的“隐形杀手”。把勾脚操当成每天的“必修课”,就像给血管上了一道“保险”,让身体恢复得更顺利、更安全。

(李婷婷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五病区 主管护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