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胃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不少人面对胃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习惯性地选择吃胃药来缓解。然而,有些人却发现,胃药越吃越虚,症状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反而可能加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中医给出了“三分治七分养”的黄金调理法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一、胃药为何越吃越虚?
胃药之所以越吃越虚,往往与用药不当、忽视生活习惯调整以及胃病本身的复杂性有关。一方面,部分胃药可能只是暂时缓解了症状,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胃病的问题。比如,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虽然能缓解反酸、胃痛等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胃部营养吸收不良,身体逐渐虚弱。另一方面,许多人在服用胃药的同时,没有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继续暴饮暴食、熬夜、过度饮酒等,这些行为持续刺激胃部,使得胃病难以痊愈,甚至不断加重。
二、中医“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
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这一理念对于胃病的调理尤为重要。“三分治”指的是针对胃病的症状,采用适当的药物或治疗方法进行缓解和干预。比如,对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可以使用一些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分泌的中药来缓解症状。但“治”只是暂时的,关键在于“七分养”。
“七分养”涵盖了饮食、作息、情绪等多个方面的调理。在饮食上,要做到饮食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过饥过饱,细嚼慢咽。同时,要注意食物的酸碱平衡,胃酸分泌过多时,可喝牛奶、豆浆,吃馒头或面包以中和胃酸;胃酸分泌减少时,可用浓缩的肉汤、鸡汤、带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此外,还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胀气和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豆类和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
作息方面,早睡早起不熬夜,改善焦虑状况,尽量保持好心情,讲究心理卫生。情绪对胃部健康影响很大,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导致胃部功能紊乱,加重胃病症状。适当运动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有助于胃部的恢复和健康。
三、日常养胃的具体方法
1.食疗养胃
中医有许多食疗养胃的方法。比如,糙米中富含优质蛋白和矿物质,能有效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代谢,净血排毒。对于消化性溃疡及其它胃黏膜损伤,糙米中的锌、铁、维生素B更是很好的黏膜修复剂,特殊成分谷维素还具有调节胃液分泌,促进消化的作用。茴香主要成分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丁香茶叶中特有的丁香油和丁香酚,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长期食用不仅能杀死幽门螺旋杆菌,还有温中壮阳,下气降逆的作用。对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以及妇女寒性痛经等,均有良好的疗效。
2.艾灸健脾
艾灸也是中医调理脾胃的常用方法。对于脾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艾灸可以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健脾和胃的作用。艾灸取穴如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中脘、水分、天枢、足三里等,成人悬灸15分钟,艾灸仪艾灸40 - 50分钟。通过艾灸这些穴位,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3.情志调节
情志调节在养胃过程中也不容忽视。中医认为,情志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长期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抑郁等,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进而横逆犯胃,导致胃部不适。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胃药越吃越虚并非偶然,而是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胃病调理方法。中医“三分治七分养”的黄金调理法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科学的养胃思路。只有将治疗与养生相结合,从饮食、作息、情绪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改善胃部健康,让我们的胃重新焕发生机。
(李文静 通许县大岗李乡卫生院 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