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药瓶也怕“晒”:夏天来了,药品防暑指南请查收

2025-07-10 11:3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到夏天,冰箱开始满员,空调加班运转,连狗都躲进了阴凉地打盹。可在众多“怕热选手”中,有一类成员长期被我们忽视——药品。没错,就是你家抽屉角落、包包夹层、车载储物格里那些孤零零的药瓶药盒。

药品也是“怕晒一族”,一旦高温、高湿来袭,它们可比你先崩溃。药性变化、失效甚至变质发霉,一个不注意,治病药变“致病源”,后果堪比把防晒霜当面霜涂——自信满满,后悔莫及。

今天就带大家解锁夏季药品防暑“避坑指南”,给你家药瓶也打把小遮阳伞!

一、你以为药物很坚强,其实它们脆弱得像个小公主

先来认识下这些“易受伤的心灵”:

1、怕热型选手

一些药物对温度极其敏感,像是胰岛素、生物制剂、某些眼药水、抗生素混悬液,在高温下就像冰淇淋——化得快,还不能再吃。

胰岛素最佳储存温度是2-8℃,出门放包里?别闹了,它要“坐冷藏车”才安心。别的药物如抗生素类颗粒剂、某些中药丸剂,在高温下可能提前“发酵”,效果大打折扣,吃下去像喝了温吞水,还浪费钱。

2、怕光型选手

你看到棕色药瓶了吗?那不是为了凹造型,而是为了防光!维生素类、硝酸甘油、某些激素类药物,一晒太阳就“脸红”——分解变质了。

尤其是硝酸甘油,放车里晒一晒,说不定下次你舌下含片时,含进去的就是“空气感糖豆”。

3、怕湿型选手

梅雨天对你是湿发灾难,对药品则是“湿身危机”。泡腾片、散剂、中药饮片、胶囊类药物,一吸潮就变成“湿身版可乐”——鼓包、变色、粘连,一个字:糟。

曾经有人把维C泡腾片放厨房,结果片子受潮变“软糖”,泡出来的水像冒泡的鸡汤,喝一口瞬间精神失控。

二、你以为放冰箱万无一失?其实有些药更怕“冻”

不少人觉得,热天就放冰箱吧,凉快还卫生。其实这是个“药界谣言”重灾区。

冰箱不是“万药库”

冰箱≠保险柜。冷藏适合的药品当然要乖乖放进去,比如胰岛素、某些生物制剂等。但抗生素胶囊、中成药丸、肠溶片、栓剂,放冰箱可能导致成分析出、胶囊壳变形,甚至提前“冻龄”报废。

冰箱里温度波动、湿度高,是“隐形潮湿环境”,特别容易让泡腾片、散剂等药物“结露”受潮,甚至比外面坏得更快。

所以一定要看说明书:“冷藏保存”和“室温保存”不是随便写的,按照人家指示来,别自作聪明!

三、夏季药品存放的5个避雷技巧

来!干货来了,记住下面这五条,药瓶药盒能活得比你还舒适!

1、远离“高温地带”

别把药品放在阳台、厨房、车内!尤其是私家车,夏季车内温度能飙到60℃,连手机都要开“过热保护”,更别提药品了。

建议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比如卧室柜子最下层(不是潮湿浴室!),或带干燥剂的小药箱中。

2、拒绝“混居主义”

什么都往一个袋子塞?不行!不同药品有不同需求,不该“同居”。

比如冷藏的胰岛素和常温的中成药,就不适合住一起;泡腾片和茶叶拼在一起,只会一起“吸湿成仙”。

建议分门别类,贴好标签,清晰明了,不仅方便找,还能防错服。

3、出门带药有讲究

夏天出门带药?保温包 + 冰袋是标配。

尤其是带胰岛素或眼药水的朋友,别嫌麻烦,这就像夏天出门要带遮阳伞一样自然。如果是短时间旅行,可以使用一次性冷藏袋,但注意别直接接触药品——避免“冻伤”。

4、药盒不是万能屋

许多人爱买那种分格子的大药盒,一周七天,一天四次,看着专业,其实不适合所有药。

一些容易受潮、怕光的药品,在药盒里敞开住着,几天后就“性格大变”。建议仍保留原包装,尤其是泡腾片、糖衣片、软胶囊类。

5、定期体检“家庭小药箱”

至少每季清一次药箱,尤其夏季。

过期药、开封太久的眼药水、已经发霉的中药丸,果断处理。“过期的药舍不得扔”的人,请想想你是不是也在吃过期零食?(我猜你不是)

四、搞笑一问:药瓶夏天会“中暑”吗?

当然不会!但它们是真的会变质“昏厥”——你吃下去,轻则没效果,重则出现副作用,比如腹泻、过敏、肝肾负担加重,甚至引发严重反应。

所以别把药瓶当钢铁侠,它们其实是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的小透明。

五、最后的彩蛋:3个药物防暑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别把药藏在米缸里:潮湿+高温=“变质培养皿”,别以为这是祖传土法。

贴膏药也怕热:贴完后别进桑拿房、别阳光暴晒,小心皮肤“烫伤+药效放飞”双重打击。

中药饮片怕“回潮”:煎好的中药放冰箱≠能保存一星期,一般2天就该倒。

写在最后:

药品不是你家的无敌“健康保险”,尤其是夏天,保存不当,它可能变身“隐形炸弹”。趁现在赶紧检查一下药箱、冰箱和车载药盒,给它们一个清凉的“家”。这个夏天,记得给药品也涂上“防晒霜”哦!

(李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