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心病的治疗领域,心脏支架手术无疑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它为无数患者打开了生命的新通道。然而,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是,许多人认为一旦进行了支架手术,就仿佛为心脏上了一道“保险”,从此可以高枕无忧。这种观念不仅错误,而且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本文旨在澄清这一误区,并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一份全面的长期管理指南。
一、支架手术并非一劳永逸
心脏支架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植入支架,撑开因粥样硬化而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或消除心绞痛等症状。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冠心病的根源已经被彻底消除。事实上,支架手术只是解决了局部血管的问题,而冠心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因此,即使进行了支架手术,患者仍需继续针对这些病因进行治疗,并密切关注血管的其他部位是否出现新的病变。
二、支架术后的长期管理策略
1.药物治疗不可中断
支架术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以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此外,针对冠心病的病因治疗药物,如降压药、调脂药和降糖药,也需根据医嘱继续使用。这些药物不仅有助于控制病情,还能降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定期复查,监测指标
定期复查是支架术后管理的重要环节。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血黏度等指标,确保它们保持在理想范围内。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往往是心血管疾病复发的先兆,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对于原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的患者,更要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和定期检查。
3.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长期管理的基础。患者应保持心态平和、乐观开朗,避免精神紧张和急躁易怒。饮食方面,应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少吃油腻和高糖食品。同时,要戒烟限酒,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控制体重。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还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4.警惕再狭窄和血栓形成
支架术后,患者需特别警惕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风险。这通常发生在术后头几个月内,因此这段时间内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尤为重要。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得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要注意观察身体症状,如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应立即就医。
5.个体化治疗,避免误区
每个冠心病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也应个体化。患者不应盲目追求高价支架或过度治疗,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要避免陷入“支架越贵越好”或“支架介入治疗适合所有冠心病患者”等误区。
三、结语
心脏支架手术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它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冠心病的长期管理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药物治疗、定期复查、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的措施,共同守护心血管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支架撑起生活,管理铸就未来”的目标。
(陈小龙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