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降压药一旦吃上就停不了?破除高血压治疗的5大误区

2025-07-26 10: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在我国发病率极高,约有2.7亿人受其困扰。它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等严重后果。因此,高血压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而药物治疗则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然而,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病情。下面,我们就来破除高血压治疗的5大误区。

误区一:降压药一旦吃上就停不了

许多患者认为,降压药一旦开始服用,就不能停药,否则血压会反弹。其实,降压药本身并不具有依赖性或成瘾性。患者之所以需要长期服药,是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持续控制血压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当然,如果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科学运动等,血压能够保持稳定,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量后血压仍能维持正常,那么是可以考虑停药的。但这一过程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停药。

误区二:无症状就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没有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就不需要服药。然而,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并不总是呈正相关。有些患者血压很高,但可能并无明显不适,这就是所谓的“适应性高血压”。这类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发生脑卒中、急性心梗等严重后果。因此,一旦确诊高血压,无论有无症状,都需接受治疗,不能随便停服降压药。

误区三:只服药不看疗效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遵医嘱服药就万事大吉,却忽视了监测血压的重要性。服药降压药不仅要将血压降至目标范围内,还需保持血压稳定。因此,患者每天或每周需要测量并记录血压水平,以判断治疗效果,并根据血压变化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四:服药后无需改变生活方式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规范用药、坚持用药就可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却忽视了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因此,在使用降压药的同时,还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饮食、科学运动、加强体重管理等,以获得更理想的降压效果。

误区五:降压过快过急

有些患者急于求成,希望血压能迅速降至正常范围。然而,若血压水平降得过快过急,有可能导致脑血流量灌注不足,使脑卒中发生风险增加。因此,除了高血压急症外,其余高血压患者的降压都需平稳、持续进行,大约在降压2周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切勿降得过快、过急、过低。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治疗,并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同时,还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血压稳定;定期监测血压水平,并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破除这些治疗误区,让我们更加科学、理性地面对高血压这一慢性病。

(陈小龙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