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高血压患者必看!降压药一旦吃上就停不了?医生揭露5大用药误区

2025-02-19 14: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困扰着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降压药的使用成为关键环节。然而,不少患者对降压药存在诸多误解,其中“降压药一旦吃上就停不了”这一观念尤为普遍。今天,医生就来为大家揭露降压药使用的5大误区。

误区一:降压药一旦吃上就不能停

这是许多高血压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其实,答案并非绝对。血压失控是个漫长积累过程,高血压形成往往涉及多脏器联合失调,像RAAS系统紊乱、交感神经过度激活等,单纯短时间药物介入难以扭转整个系统状态。常用的地平类、普利类、噻嗪类等药物,更像是维持血压稳定的“刹车装置”。不过,也存在停药可能。比如,肾上腺瘤引发的水钠潴留型血压升高患者,切除肿瘤后可能完全停用降压药;约20%的初发患者,若持续服药并配合步行训练、低钠膳食管理,六个月观察期内自主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可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动态减量跟踪监测,逐步减少药量。但需注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跳性骤升,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伤。所以,停药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误区二:用一种药久了会产生耐药性

有些患者觉得,长期使用同一种降压药,身体会产生耐药性,药效就会变差。但实际上,降压药并非抗生素,人体不会对其产生耐药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是因为细菌基因不稳定,时刻在进化,导致抗生素失去作用;而降压药针对的是人体,人体基因稳定,进化过程漫长,所以不存在耐药性之说。患者只要按时服药,保持血压稳定,就不必担心药物失效。若血压控制不佳,可能是病情变化或其他因素导致,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误区三:听信他人推荐换药

“我听朋友说XXX降压药比较好,我们认识几十年了,老朋友说好肯定没错。”这是不少患者换药的理由。然而,高血压本身分为多种类型,每个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伴随疾病都不一样,治疗方案也因人而异。没有一种降压药适合所有高血压患者,结合自身情况开的药才是最好的。患者切不可听信他人推荐,私自换药。否则,身体可能因不适应新药物而失去平衡,血压产生波动,增加心梗、脑梗、脑内出血等心脑疾病的发生风险。

误区四:保健品或降压仪器可以代替降压药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所谓有降压作用的保健品,其有效成分和主流降压药的主要成分并无差别,很多其实是掺了廉价的降压药,并宣称不是药所以没有副作用,然后高价售卖。还有一些降压器材,号称不用吃药就能降压,这更不靠谱。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降压器材是有效的,根据国家法规规定,非药物不能宣传有功效,所以保健品、保健仪器代替药物治愈高血压不可信。患者一定要认清现实,不要被这些虚假宣传所迷惑。

误区五:频繁换药或私自调整药量

有些患者觉得血压控制得不错,就自行减少药量;或者感觉血压有点高,就擅自增加药量。还有些患者像老李一样,因为听信他人说法,私自更换降压药。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降压药的调整必须基于每日早晚血压监测记录,配合尿常规、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患者应每月复诊,采用阶梯式调整法,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方案。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要树立正确的治疗观,避开这些用药误区,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苏瑞变 清丰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