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老胃病总反复?中医内科教你从脾胃调理

2023-05-18 18: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胃痛、胃胀、反酸、嗳气……这些症状困扰着无数老胃病患者。明明按时吃药、忌口辛辣,病情却像“打地鼠”般反复发作。中医内科专家指出,老胃病的根源往往在于脾胃功能失调,单纯抑制症状治标不治本,需从整体调理脾胃入手,才能打破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

一、老胃病反复发作的四大诱因

1.饮食失节:长期暴饮暴食、三餐不规律,或偏好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例如,夏季过量饮用冰啤酒、吃生冷瓜果,易导致寒邪直中胃腑,引发胃痛、腹泻。

2.情志失调:中医认为“肝木克脾土”,长期焦虑、抑郁、易怒会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出现胃胀、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临床数据显示,约60%的胃病患者伴有情绪问题。

3.外邪侵袭:季节交替时未注意腹部保暖,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易使寒湿之邪侵袭脾胃,导致胃脘冷痛、呕吐清水。

4.幽门螺杆菌感染: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超50%,这种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若未彻底根除,病情极易反复。

二、中医内科调理脾胃的四大核心方法

1. 辨证施治,精准用药

中医将胃病分为多种证型,需根据个体差异制定方案:

脾胃虚弱型:表现为面色萎黄、气短乏力、大便溏稀。常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辅以山药、薏米等食疗方。

肝胃不和型:因情绪波动引发胃胀、胃痛、反酸。柴胡疏肝散、逍遥丸可疏肝和胃,配合太冲穴按摩(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凹陷处)效果更佳。

胃阴不足型:口干口渴、胃中隐痛、饥不欲食。沙参麦冬汤、益胃汤可滋养胃阴,日常可用麦冬、石斛泡水代茶饮。

脾胃湿阻型:舌苔厚腻、大便黏滞、身体困重。藿香正气散、平胃散可燥湿运脾,搭配薏米赤小豆粥食疗。

2. 针灸推拿,通调经络

针灸疗法:针刺足三里(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中脘(脐上4寸)、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穴位,可调节脾胃气血运行,缓解胃痛、腹胀。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率达85%以上。

推拿按摩:每日饭后1小时,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5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按压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可快速缓解恶心、呕吐。

3. 饮食调养,药食同源

温补脾胃:小米粥、南瓜、红枣、牛肉等食物性温味甘,适合脾胃虚寒者。

清热养阴:冬瓜、苦瓜、鸭肉等食物性凉味甘,可缓解胃热炽盛。

忌口清单:避免生冷(如冰饮、生鱼片)、辛辣(如辣椒、花椒)、油腻(如油炸食品、肥肉)及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

4. 情志调节,身心同治

八段锦:每日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式,通过拉伸躯干促进脾胃气机升降。

音乐疗法:聆听《胡笳十八拍》《紫竹调》等五音调式中的“宫音”(对应脾胃),可舒缓焦虑情绪。

社交支持:与亲友倾诉或参与兴趣小组,避免长期独处加重抑郁情绪。

三、预防复发的三大关键

1.根治幽门螺杆菌:若检测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疗程14天,停药1个月后复查。

2.规律作息:保证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损伤脾胃气血;午间小憩20分钟可恢复精力。

3.适度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次30分钟,以微汗为度,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四、案例分享:十年老胃病如何康复?

52岁的张先生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十余年,长期依赖抑酸药,但胃痛、反酸仍反复发作。中医内科专家为其制定综合方案:

中药调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健脾理气、化湿和胃。

针灸治疗:每周3次针刺足三里、中脘、公孙穴,配合艾灸神阙穴(肚脐)温阳散寒。

饮食干预:戒除咖啡、浓茶,改饮陈皮山楂茶助消化;每日食用小米山药粥养胃。

情志管理:学习书法平复情绪,每日练习八段锦30分钟。

经过3个月调理,张先生的胃镜复查显示胃黏膜炎症明显减轻,症状未再复发。他感慨:“以前只知吃药,现在才明白,养胃是一场‘身心同修’的持久战。”

五、结语

老胃病的康复并非一蹴而就,需从饮食、情志、运动、治疗等多维度综合调理。中医内科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辨证施治、内外兼修,帮助患者重建脾胃功能,实现“治未病”的目标。若您正被胃病困扰,不妨从今天起,用中医智慧开启一场脾胃调理之旅!

(李瑞丽 兰考县坝头卫生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