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颅内动脉瘤咋护理?日常血压稳住很重要

2025-08-08 11:0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颅内动脉瘤听起来很吓人,它就像脑血管壁上鼓起的一个“薄弱气球”,虽然不是肿瘤,却隐藏着破裂出血的风险。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来说,日常护理的核心就是“稳住血压”,因为血压波动就像给这个“气球”打气放气,容易让它破裂。做好护理,尤其是血压管理,能大大降低风险,让生活更安心。

一、先搞懂:颅内动脉瘤是啥?脑血管上的“薄弱点”

颅内动脉瘤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颅内动脉血管壁局部变薄、向外膨出形成的囊状突起。就像自行车内胎某个地方磨损变薄,打气时会鼓出一个包,脑血管壁因为先天发育异常、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原因变得薄弱,血流冲击下就会慢慢鼓起形成动脉瘤。

这个“血管气球”的壁很薄,里面充满流动的血液,血压升高时,血管内压力增大,动脉瘤承受的冲击力就会增加;血压波动剧烈时,就像反复挤压气球,容易导致动脉瘤破裂。一旦破裂,血液会流入脑组织,引发剧烈头痛、呕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稳住血压是预防破裂的关键。

二、为啥血压稳住这么重要?血压和动脉瘤的“生死关系”

颅内动脉瘤最危险的后果是破裂出血,而血压是影响破裂的最直接因素,两者的关系就像“水压和水管薄弱处”:

1.血压升高:动脉瘤的“直接冲击”

血压升高时,血管内的压力会同步增加,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力增大。长期高血压会让动脉瘤像被持续充气的气球,越鼓越大,壁越来越薄,破裂风险随之升高。尤其是突然的血压升高(如情绪激动、用力排便时),瞬间的压力冲击可能直接导致动脉瘤破裂。

2.血压波动:动脉瘤的“反复折磨”

即使血压不算太高,但如果忽高忽低、波动剧烈,对动脉瘤的伤害更大。就像反复弯折的纸张容易断裂,血压频繁波动会让动脉瘤壁不断受到牵拉和冲击,逐渐损伤薄弱的血管壁,增加破裂概率。研究发现,血压波动大的患者,动脉瘤破裂风险比血压稳定者高得多。

3.血压骤降:也可能“出问题”

虽然高血压更危险,但血压骤降也不好。血压突然大幅下降会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而脑血管痉挛会影响动脉瘤周围的血液循环,间接增加血管壁的压力。所以,血压不仅要控制在正常范围,还要保持稳定,避免大幅波动。

稳住血压不是简单地“降血压”,而是让血压保持在合适的范围,波动越小越好,这是颅内动脉瘤护理的核心原则。

三、日常咋稳住血压?这些“细节”要做好

稳住血压需要从生活习惯、用药管理、情绪调节等多方面入手,把血压波动的“诱因”降到最低:

1.遵医嘱用药:血压的“稳定器”

如果本身有高血压,必须严格按医生要求服用降压药,不能擅自停药、换药或增减剂量。降压药要定时吃,建议固定在每天早上或晚上,养成规律用药的习惯;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要及时告诉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不要自己加药。定期在家测量血压并记录,就诊时带给医生参考,方便调整用药。

2.饮食“清淡少盐”:血压的“调节剂”

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升高血压,所以要少吃盐,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大约一啤酒瓶盖)。少吃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加工食品(如香肠、罐头),这些食物隐藏着大量盐分;做饭时少用酱油、味精等含钠调料,多用葱姜蒜、香料调味。同时,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适量吃优质蛋白(如鱼类、瘦肉、鸡蛋),避免高脂高糖食物,保持健康体重。

3.避免“突然用力”:血压的“防波堤”

突然用力的动作(如搬重物、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弯腰提重物)会导致腹压和血压瞬间升高,对动脉瘤来说非常危险。日常要注意:搬东西时量力而行,重东西请人帮忙;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膳食纤维,必要时用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有咳嗽要及时治疗,避免剧烈咳嗽;弯腰时动作放缓,不要突然发力。

4.规律作息:血压的“生物钟”

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和波动。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睡前避免看手机、电脑等强光屏幕,避免喝咖啡、浓茶,可通过泡脚、听轻柔音乐帮助入睡,提高睡眠质量。睡眠好了,血压才能更稳定。

这些日常细节看起来简单,却能有效稳住血压,为动脉瘤加上“防护盾”。

四、除了稳血压,这些护理细节也不能少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不只是稳血压,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全方位降低破裂风险:

1.情绪“平稳不激动”:血管的“减压阀”

情绪激动、愤怒、焦虑会让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骤升。要学会调节情绪,遇到烦心事多和家人朋友沟通,通过散步、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心情。避免看紧张刺激的电影、球赛,减少情绪大起大落,让心态保持平和,血管才能更放松。

2.活动“适度不过量”:身体的“缓冲带”

动脉瘤未治疗前或术后恢复期,要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游泳),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可以选择温和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每次活动时间不超过30分钟,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活动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头晕、头痛、心慌要立即停下休息。

3.头痛“警惕不忽视”:身体的“预警信号”

头痛是动脉瘤破裂的重要信号,如果出现突然的剧烈头痛(“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颈部僵硬,可能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必须立即就医,一刻也不能耽误。平时轻微头痛也要注意,记录头痛的时间、部位、程度,就诊时告诉医生,不要自行吃止痛药掩盖症状。

4.定期复查:动脉瘤的“监控器”

不管是未治疗的动脉瘤还是术后患者,都需要定期复查。通过脑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检查,观察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变化,评估破裂风险。要按医生要求的时间定期复查,不要因为没症状就忽视复查,早发现变化才能早处理。

这些细节能和血压管理相互配合,形成全方位的护理体系,让动脉瘤更安全。

5.戒烟限酒:血管的“保护网”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硬化,加重动脉瘤的风险;酒精会直接引起血压升高和波动,对动脉瘤非常不利。必须坚决戒烟,避免吸二手烟;完全戒酒,不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保护血管健康。

五、术后护理:血压管理更要“精细化”

如果接受了动脉瘤介入手术(如弹簧圈栓塞术)或开颅手术,术后护理尤其是血压管理要更精细,帮助身体恢复:

1.术后血压“严格控”

术后医生会根据情况设定血压控制目标,通常比平时略低,避免血压过高导致动脉瘤再次破裂或脑水肿。要严格按医生要求监测血压,遵医嘱用降压药,不要自行调整。家属要学会正确使用血压计,协助监测和记录。

2.活动“循序渐进”

术后早期要卧床休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从床上翻身、坐起,到床边站立、缓慢散步,每次活动时间和强度按医生指导进行,不要急于求成。活动时动作轻柔,避免突然起身,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3.伤口护理“不马虎”

介入手术穿刺部位(如大腿根)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开颅手术伤口要按医生要求换药,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出现异常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不要自行处理。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核心是“稳住血压”,因为血压升高或波动是导致动脉瘤破裂的最直接原因。日常要通过遵医嘱用药、清淡饮食、避免突然用力、规律作息等方式稳住血压,同时做好情绪调节、适度活动、头痛警惕、定期复查等细节,全方位降低风险。

术后患者更要精细化管理血压,循序渐进活动,做好伤口护理。记住,颅内动脉瘤不可怕,科学护理、稳住血压,就能有效预防破裂,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重视护理的每一个细节,就是给健康加上最可靠的保障。

(魏颖颖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介入科二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