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圈的“不良分子”咋处理

2023-10-09 16: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细胞这个庞大的“和谐社区”里,每个成员都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红细胞忙着运输氧气,白细胞守护健康防线,血小板处理伤口危机。然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出现,就像社区里突然涌入一群“不良分子”——异常的髓系细胞疯狂捣乱,打破了原本的平静。这些“不良分子”从哪冒出来的?医生们又有哪些高招将它们“绳之以法”?血液内科医生这就带你直击“战斗现场”!

一、正常血细胞:细胞圈的“模范居民”

在了解“不良分子”之前,咱们先认识一下细胞圈的“模范居民”。在骨髓这个“细胞孵化基地”中,每天都在上演着血细胞的“诞生秀”。

1. 红细胞:长得像中间凹陷的圆盘,体内装满血红蛋白,是细胞圈里的“氧气运输大队长”。它们不知疲倦地穿梭在血管高速公路上,把氧气送到身体各个角落,再把二氧化碳运回来,让身体时刻保持“元气满满”。

2. 白细胞:作为“社区保安队”,白细胞家族分工明确。中性粒细胞擅长“肉搏战”,直接吞噬入侵的细菌;淋巴细胞则是“智慧担当”,能精准识别病毒并发动攻击,它们24小时巡逻,保护着细胞圈的安全。

3. 血小板:身材小巧却能量巨大,堪称“应急维修小队”。一旦身体出现伤口,它们就火速集结,召集凝血因子,相互黏合形成血栓,快速堵住出血口,防止“生命之河”决堤。

这些血细胞从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严格遵循生长、成熟的流程,共同维护着人体的正常运转。然而,当急性髓系白血病出现,一切都变了样。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不良分子”的诞生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根源,是造血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就像“孵化基地”的核心程序突然被篡改,原本听话的造血干细胞开始“黑化”,不再分化成正常的血细胞,反而大量产生异常的髓系原始细胞。

这些髓系原始细胞就是细胞圈里的“不良分子”,它们不仅自己不干活,还疯狂分裂增殖,抢占正常细胞的生存空间。与正常细胞相比,这些“不良分子”长得歪瓜裂枣,形态和功能都严重异常:正常白细胞能抵抗感染,它们却毫无战斗力;正常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它们却只会“混吃等死”。随着“不良分子”队伍不断壮大,正常血细胞越来越少,整个细胞圈陷入混乱。

至于这些“不良分子”为何突然出现,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不过研究发现,遗传因素、长期接触化学毒物(如苯、甲醛)、接受过放射性治疗、某些病毒感染等,都可能是触发基因突变的“导火索”。

三、“不良分子”的破坏行动:身体发出的警报

(一)贫血:氧气运输“瘫痪”

“不良分子”在骨髓里大肆扩张,挤压红细胞的生存空间,导致红细胞产量锐减。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贫血症状随之而来。患者变得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爬楼梯时气喘吁吁,日常活动像被按下了“减速键”,仿佛整个细胞圈的“氧气运输系统”都陷入了瘫痪。

(二)感染:免疫防线“失守”

正常白细胞数量大幅减少,免疫防线变得千疮百孔。细菌、病毒等外敌趁机长驱直入,患者频繁出现发热、咳嗽、口腔溃疡等症状。一个普通的感冒,在患者身上可能迅速发展成严重的肺部感染,甚至引发败血症,曾经坚不可摧的“社区保安队”被“不良分子”打得溃不成军。

(三)出血:止血系统“罢工”

血小板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让身体的止血系统彻底“罢工”。患者稍微磕碰就会出现淤青,刷牙时牙龈出血不止,皮肤下还会冒出密密麻麻的出血点。更危险的是,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甚至威胁生命的颅内出血,“应急维修小队”完全无法正常工作。

(四)其他症状:混乱引发的“连锁反应”

除了以上典型症状,“不良分子”大量增殖还会引起骨髓胀痛,尤其是胸骨部位,轻轻按压就疼得厉害。此外,肝、脾、淋巴结也可能因为异常细胞的浸润而肿大,给身体带来更多不适,整个细胞圈的正常秩序被彻底打乱。

四、揪出“不良分子”:诊断的关键证据

(一)血常规:初筛的“侦查员”

血常规检查是发现异常的“第一关”。当医生拿到血常规报告单,发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值出现明显异常——比如白细胞数量激增但分类混乱、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值大幅降低,就像接到了“警报”,高度怀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可能。这一步就像派出“侦查员”,先锁定异常线索。

(二)骨髓穿刺:直击“老巢”的“搜查令”

为了获取确凿证据,医生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用一根细细的穿刺针从髂骨或胸骨抽取少量骨髓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如果发现髓系原始细胞的比例超标,就相当于找到了“不良分子”的老巢,基本可以确定它们的存在。

(三)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破解“身份密码”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就像破解“不良分子”身份密码的“解码器”。医生通过分析异常细胞的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情况,不仅能确诊疾病,还能进一步了解“不良分子”的特性和危险程度,为后续“作战”提供详细情报。

(四)其他检查:全面“取证”

除了上述检查,医生还会进行一系列其他检测,如血液生化检查、流式细胞术等,全面收集“不良分子”的证据,明确它们的类型和特点,确保诊断准确无误。

五、围剿“不良分子”:治疗的“作战方案”

(一)化疗:“地毯式轰炸”

化疗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常规武器”,就像对“不良分子”发动一场“地毯式轰炸”。医生会使用多种抗癌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进入体内,这些药物能抑制异常细胞的分裂增殖,诱导它们凋亡。但化疗药物是把“双刃剑”,在攻击“不良分子”的同时,也会误伤正常细胞,导致患者出现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进一步降低等副作用,就像轰炸时难免会波及无辜居民。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建社区”

对于部分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更彻底的“终极方案”,相当于推倒重建整个细胞圈。医生先通过超大剂量的化疗或放疗,将患者体内的异常细胞和骨髓全部“摧毁”,然后植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新建立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这就像把被“不良分子”破坏的社区彻底翻新,但手术风险较高,可能出现感染、排异反应等并发症,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条件。

(三)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精准打击”

随着医学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对抗“不良分子”的“新武器”。靶向药物就像“精确制导导弹”,能识别异常细胞表面的特定靶点,进行精准攻击;免疫治疗则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让“社区居民”重拾战斗力,主动对抗“不良分子”。这些疗法疗效更好,副作用相对较小,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四)支持治疗:“后勤保障”

在围剿“不良分子”的过程中,支持治疗同样重要。患者因为疾病和治疗变得非常虚弱,需要输血纠正贫血、输注血小板防止出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还要补充营养、增强免疫力。这些支持治疗就像“后勤部队”,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保障,让他们有足够的“体力”坚持战斗。

六、康复与预防:守护细胞圈的安宁

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康复期需要注意休息、避免感染、定期复查,密切监测“不良分子”是否卷土重来。而对于健康人群,虽然无法完全杜绝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但远离化学毒物、减少辐射暴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能降低患病风险,守护细胞圈的和谐安宁。

急性髓系白血病虽然来势汹汹,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作战方案”被研发出来,越来越多的患者成功战胜“不良分子”,重获健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彻底攻克这个难关,让细胞圈恢复往日的平静与美好!

(曹海峡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总票数: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