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后别急着吃布洛芬!这种传染病可能越退烧越严重”这一观点,实际上涉及了多个层面的考虑。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解读:
一、发烧与布洛芬的使用
1. 发烧的定义与分类
发烧,即体温升高,是身体对感染或炎症的一种自然反应。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发烧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和超高热(41℃以上)。
2. 布洛芬的适应症与副作用
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它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引起的发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
然而,布洛芬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过敏反应(皮疹、呼吸困难等)以及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二、为何不建议急于使用布洛芬
1. 低热时无需急于用药
当体温低于38.5℃时,通常属于低热范围。此时,发烧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头痛、乏力等症状,且通过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额头冷敷等)即可有效降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急于使用布洛芬等退烧药物。
2. 避免掩盖病情
发烧是身体对感染或炎症的自然反应,有助于消灭病原体。过早使用退烧药物可能会掩盖病情,使医生难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
3. 药物副作用风险
如前所述,布洛芬存在一些副作用。在低热时急于用药,可能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尤其是对那些有胃肠道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或过敏反应史的患者。
三、传染病退烧后可能加重的情况
病毒感染未完全控制
1. 对于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如果病毒感染未完全控制,即使暂时退烧,也可能出现反复发热的情况。此时,急于使用退烧药物可能会掩盖病情,导致病情恶化。
药物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在感染病毒后可能会使用抗病毒药物,但这些药物有时会引起发热等不良反应。如果此时急于使用布洛芬等退烧药物,可能会与抗病毒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2. 护理不当导致病情加剧
退烧后,如果患者护理不当(如过度劳累、饮食不当等),可能会导致病毒感染加剧,从而再次出现发热等症状。
四、建议与措施
1. 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在发烧时,应首先明确病因,如是否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或其他原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而不是盲目使用退烧药物。
2. 物理降温为主
对于低热患者,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拭、额头冷敷等。这些方法既安全又有效,且不会增加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3. 注意休息与营养
发烧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通风,并多补充维生素和营养支撑。这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4. 遵医嘱用药
如果需要使用退烧药物,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病情等)给出合适的用药建议。
综上所述,“发烧后别急着吃布洛芬!这种传染病可能越退烧越严重”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发烧时,患者应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退烧药物。同时,注意休息与营养补充也是促进病情恢复的重要因素。
(李巧云 平舆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