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让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无痛、无意识的状态,从而减轻痛苦并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然而,麻醉前后关于禁食和进食的问题却常常让患者和家属感到困惑。了解麻醉前后的禁食和进食要求,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一、麻醉前为什么要禁食禁饮
麻醉前禁食禁饮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进而引发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胃肠道有多种保护机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和气管。但在麻醉状态下,这些保护机制会被削弱或消失。例如,麻醉药物会使咽喉部的肌肉松弛,导致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胃肠道的蠕动也会减慢,胃内压升高。如果此时胃内有食物或液体,很容易反流到口腔,甚至误吸入气管和肺部,引发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麻醉前严格禁食禁饮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来说,对于择期手术(即计划好的手术),患者需要在手术前 6 - 8 小时禁食,2 - 4 小时禁饮。禁食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食物的种类。如果是固体食物,如米饭、肉类等,由于其消化时间较长,需要禁食 6 - 8 小时;如果是清流质食物,如白开水、果汁等,消化较快,禁饮时间可以缩短到 2 - 4 小时。不过,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急诊手术、孕妇、小儿患者等,禁食禁饮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急诊手术患者由于病情紧急,可能无法严格遵守禁食禁饮时间,但医生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误吸风险。孕妇在麻醉前也需要禁食禁饮,但由于妊娠期胃肠道的生理变化,其禁食禁饮时间可能会适当调整。小儿患者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胃排空较快,禁食禁饮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但也要根据手术类型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二、麻醉后进食的注意事项
麻醉后进食同样需要谨慎。在全身麻醉后,患者的吞咽和咳嗽反射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全恢复。如果过早进食,尤其是进食固体食物,可能会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起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此外,麻醉药物胃对肠道的抑制作用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消退,过早进食可能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导致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一般来说,全身麻醉后患者需要等到完全清醒,且吞咽和咳嗽反射恢复后才能进食。通常建议先从少量的清流质食物开始,如温水、米汤等,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如果没有异常,再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稀粥、面条等,最后再恢复正常饮食。对于局部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如腰麻、硬膜外麻醉)的患者,由于麻醉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相对较小,进食时间可以适当提前,但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麻醉后进食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进食速度要慢,避免进食过快导致呛咳。其次,食物的温度要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刺激胃肠道。最后,如果患者在进食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呛咳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总之,麻醉前后的禁食和进食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患者和家属一定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合理安排饮食。如果有任何疑问,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恢复期间的安全与舒适。
(王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与围手术期及疼痛医学部)